比预期更低的增速
今年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比上月下降18%和16.6%,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8%和7.1%。对此,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直言“降幅超出预期”。
根据中汽协会的统计,今年1~3月,我国汽车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和3.9%,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3.9和5.3个百分点。彼时,汽车行 业内普遍的共识是,中国汽车市场也会像中国经济那样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当时对于全年汽车销量的预期还乐观维持在7%。不过,当7月份销量数据出 炉,1~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同比增速分别仅为0.8%和0.4%,这对于我们理解的“新常态”来说,增速下滑的幅度有些“预期之中,预料之外”。
伴随市场低迷出现的是各个车企销量的大幅跳水,就连以往坚挺的德系、美系车企也难逃下跌命运。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销量仍位列前三,但7月销 量的同比跌幅都超过20%以上。据统计,一汽-大众7月销售10.09万辆,比上年同期下滑29.1%;上海大众7月销售10万辆,同比下滑24.8%; 上海通用销售9.55万辆,同比下滑23.3%。
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辆双双突破2300万辆,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但今年的情况不容乐观。从7月全球汽车销量来看,中国市场新车销量不及美国位居 第二;从增长率来看,美国7月新车销量同比增长了5.3%,德国、英国新车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4%和3.2%,表现均好于中国市场。这对于把中国市场作 为利润主要来源的国外车企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各个车企、评估机构纷纷下调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全年预期,其中福特的预期最为悲观。据外媒报道,由于包 括经济增速放缓、车辆限牌以及股市震荡等多个因素导致汽车销量下滑,福特认为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出现15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巴克莱分析师也将中国 2015年全年的乘用车销售预期涨幅从8.5%下调至1.7%。
国内人士的观点也大多悲观,中汽协会之前已经将全年增速预测调低至3%。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球汽车论坛上,东风集团副总经理刘卫东就直接表示,中国车市已 进入拐点期,未来几年行业增速可能持续低于3%,甚至出现负增长。还有专家认为,即使9、10月销量有所反弹,今年车市全年能够实现正增长已算不错。
库存压力居高不下
车企的全年销量目标都是在年初就制定好的,虽然今年大部分企业在制定销量目标时对增幅的要求已经有所降低,不过,面对近期的汽车市场表现,年初的预测还是过于乐观了。
在汽车整体销量增速不断趋缓的情况下,车企仍然按照年初的计划排产,向经销商大量压库,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可想而知。
根据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对我国汽车经销商经营状况所作的调查,经销商的存货周转周期平均为49.5天,折合1.66个月;状况最好的宝信汽车,存货 周转周期为1.25个月,而状况最差的庞大集团存货周转周期超过2个月。调查也显示,经销商的资产复制率较高,普遍在70%以上,甚至超过80%,即便是 大经销商集团,其资金链依然绷得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