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饰:家族气息浓厚,配置一如既往的丰富
韩系换代新车总是给我跳跃式的感觉,各代车型的传承和延续性并没欧系车来的浓厚,朗动亦是如此,已经找不到太多前辈伊兰特和悦动的气息,内饰家族化倾向同样明显,与大哥索纳塔相似的入木三分。中控区域收腰式的设计第一时间让我联想到广州地标建筑”小蛮腰”,大面积银色饰板融入使整个视觉焦点汇聚到中控区,音响和空调控制按键清晰排列,极易上手,人性化程度较上一代车型更为出色。
上深下浅的内饰色调搭配与此前上市的瑞纳和索纳塔如出一致。值得称赞的是硕大的的黑色中控区均采用触感一流的搪塑覆盖,印象中紧凑型级别车型能做到如此的并不算多。
方向盘是时尚和运动气息更强的四辐式,即使我们实拍的1.6L车型也具有音响、音量调节、定速巡航、蓝牙等控制按键,远较悦动丰富。方向盘下方的双炮筒式仪表盘,视觉张力感很强,亮起后数字刻度周边环绕着一圈幽蓝灯光,看上去挺酷的还带有一丝科技感。中央的液晶行车电脑屏幕上方显示油量、水温、档位信息,下方则是一些常规的如安全带提醒、ABS是否正常等车辆常规状态信息集中显示。
一直以来韩系车都是性价比的标杆,不同级别车型较同级欧美对手都要实惠亲民。从厂家定位看,朗动较现款悦动和伊兰特都要高出一些,配置上能否更上步伐至关重要。编辑实拍未来销售主力1.6L车型,且具备双区恒温空调、电动天窗、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一键启动系统、定速巡航系统、后排出风口、真皮座椅等,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心动的立马掏钱付款。
从编辑了解到的配置搭配看,唯一小遗憾是顶配车型外,均无大尺寸DVD导航系统,这一后期加装率极高的实用配置的缺失,实属不应该。
空间:2700mm轴距并未带来多少空间的提升
朗动座椅柔软有着良好的贴服舒适感,坐垫厚实、皮面纹路精致细密,包裹性从家用角度衡量也完全OK。当我还满怀期待停留在北京车展顶配朗动10向电动,甚至带腰部调节时,眼前这台朗动主副驾驶全手动调节,立马将我打回现实中来。
在聊朗动实际乘坐表现时,我们还是先插一段车内储物空间的简短介绍。朗动的前排扶手箱区域有两个独立杯架,前后四块门壁板各有一个杯状储物空间,而壁板区域整个容积和开度都偏小,放置物品能力有待提高。重点聊一些后排中央扶手,常规的杯架外,扶手箱宽大厚实程度实在令人咋舌,是编辑体验过主流紧凑型车中最为令人满意的(没有之一),手肘放落在上舒适度极高,享受堪比豪华中级车。
朗动相比现款悦动轴距增加50mm达到了2700mm,相应的乘坐特别是后排表现能否有相应的提升呢?购车网出镜率最高的同事的实际体验给大家一个公正客观的答案。
172mm体验者坐进朗动的后排,在流线型车顶影响下仍然获得了出色的一拳头部空间,与同级车相比并没有任何劣势,2700mm轴距带来的腿部空间为宽松状态的两拳,较早两日体验的新朗逸要稍微长那么一丁点。中间座位的地台保持了悦动的平整状态,这是朗逸在内的德系车所不能及的优势,整体来说后排坐落三名正常身材的乘客能够闲适自如。体验完朗动后立马转到悦动后座,座椅舒适度有所下降外,头部一拳,腿部两拳的空间表现几乎完全和朗动一致,看来这个50mm仅是表面数据而已,只能这么说了。
按照文章惯例,我们依然要“吹毛求疵”一番,谈谈我们实拍体验觉着有待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还是老生常谈的后排中央头枕,如此舒适的后排座椅和中央扶手,唯独一如既往的缺失中央头枕,我们知道历来韩系车没有配置的习惯,既然为国内消费者下血本“改头换面”,增加个后排头枕能有多难?另外后排座椅不能放到也是“顽疾”,直接导致后备箱的扩展的可能性为零(编辑查阅海外试驾报告,原版新一代伊兰特已可4/6分离向前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