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睹了一汽-大众最高2.1万元的优惠和卡罗拉13.28万的低价上市后,上海大众-斯柯达对于明锐的定价策略便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权。6月6日斯柯达-明锐以13.99万-18.59万的价格宣布上市,其中2.0L车型售价比同平台的大众-速腾轿车低1.79万元,这也使其成为同级别中最具性价比的车型之一。然而在这样的定价背后,是否还有一些因素影响到了斯柯达的前景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 价格:前有来敌后有追兵 速腾、卡罗拉“围攻”明锐
通过2007年3月一汽-大众所发起的“突破07行动”,我们已经看到大众-速腾正以一种“先发制人”的姿态来迎战即将问世的斯柯达-明锐。调价后速腾轿车最高下降2.1万元,其中1.6L车型的价格已经被下拉到13.88万元,并且ESP和双侧气囊等配置并没有被取消,凸显了整车的性价比。而13.99万的2.0L斯柯达-明锐其价格看似便宜,但却缺少了ESP、侧气囊、天窗等配置。如果再扣除两者的“品牌差异”,那么明锐的低价入市与同门兄弟速腾相比,其优势并不十分明显。此外由于12.8万起售的1.6L车型将在随后的半年内上市,因此短期内斯柯达明锐也绝不会在市场中给对手形成“价格冲击”。
另外在5月28日正式宣布上市的丰田-卡罗拉,其1.6L和1.8L车型价格分布在了13.28-17.98万元。这样的定价依然是“瞄准了”对手明锐来的,在今年即将上市的几款A级家用轿车中,卡罗拉与明锐不得不说是“冤家路窄”。一个拥有著名的“TSI”发动机技术、PQ35平台;另一个是丰田旗下最畅销轿车“花冠”的换代产品,在这样的“对峙”下谁更能吸引消费者,恐怕已经不是拼“硬件”那么简单了,事实上最终的价格才更能抓住消费者的心。那么13.99万的2.0L明锐,是否能够挡住速腾和卡罗拉的围攻呢?这还将有待市场的考验。
二、 盈利:高成本投入vs销售单一产品 斯柯达4S店生存困难
比起厂家动辄数十亿元的投入,斯柯达品牌各经销商几百、数千万的建店成本可能并不高。但是对于一个看好斯柯达项目的加盟商来说,则要倾注全部的精力与上海-大众一同“耕耘”。如今首批斯柯达经销商已整装待发,但事实上经销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已经成为了每一个斯柯达经销商要面临的问题。
在一家品牌4S店中,出售整车、客户车辆的定期保养维修、配件供应是其主要经济支柱。但是,在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数十家斯柯达4S店中,无论是些“F级”(即旗舰级)的高成本投入店还是投入相对较少的C级店,在经销商们按照统一标准所编织的“梦”里,却只能销售一款“产品”——斯柯达明锐。
而仔细想想一部15万元左右的轿车其利润又能有多少呢?况且在迈腾降价2.1万之后,在卡罗拉13.28万低价入市之后,13.99万-18.59万的斯柯达-明锐“利润空间”又有多少呢?那么维修、保养是否会给斯柯达的经销商们带来利润呢?据了解斯柯达轿车的质保期限是2年/6万公里,也就是说在4S店的另一项主要收入维修这项,斯柯达-明锐所能带给经销商的利益并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同时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对于消费者手中的进口斯柯达轿车4S店方面并不能提供相关的维修服务——“我们仅做了国产斯柯达明锐的配件储备”,一位4S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而对于斯柯达的经销商来说,高额的投入换来的只是单一产品的销售,也许他们真的要用2-3年的时间与上海大众-斯柯达一同“耕耘”,才能去享受收获的快乐。在经销商利润普遍下滑的今天,斯柯达的4S经销商们能够“坚持”多久呢?
三、 品牌认知:首推明锐任务艰巨 将决定“斯柯达”品牌命运
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斯柯达”单独建立营销网络的做法不但体现了上海大众-斯柯达对于旗下产品的信心,更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机会重新整合其品牌在国内的影响。但是“从无到有”的转变又何其简单?此次率先上市的斯柯达-明锐,不仅肩负了树立品牌形象的重任;上市后其市场表现如何,最终将会决定“斯柯达”品牌能否生存下去。
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对于品牌的嗜好和忠诚度是厂家必须面对的,首先以为北京为例:虽然北京地区的消费者对于“斯柯达”牌的了解可以追述到上世纪90年代,但这并不足以让斯柯达欣喜。因为那些依然跑在北京的公路上的“Favorit--福利西亚”,如今早已经是“车”老花黄,它们破旧外观和足以让驾驶员“久病成医”的车况已经“凝固”了太多人对于“斯柯达”的认识。其次在广州、上海等地,消费者的购买力又明显倾向“日、韩”系轿车和本土化的“VW”牌,因此“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句话,就绝对不适用于斯柯达了。
所以我们说,尽管斯柯达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形象,通过努力也得到了一定成果。但是品牌认知度低仍然是它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且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那么已经酝酿了一年之久的“明锐”,能否在6月6日之后“一炮走红”?也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这个品牌在国内的命运,更决定了未来百余家经销商的命运。
几乎可以这样去形容即将上市的明锐,那就是“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如今价格这缕东风已经“吹”来,而明锐能否乘着这屡“东风”顺利启程,顺利的越过前面提到的“三大难关”?最终等待着明锐的将是市场中严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