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九连降” 自主品牌颓势不减

来源:中国经营报

    自2013年9月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同比“九连降“。

    近年来,无论是外资品牌的价格下探、消费升级等外部原因,还是自主品牌的新战略摸索、高端突围等导致的内部调整,都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自主品牌紧随大势的脚步。而且,从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九连降“的局面来看,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为了尽早扭转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此消彼长“的形势,自2013年开始,自主品牌纷纷调整战略,实行企业的转型升级。不过,由于发展重心和所处阶段不同,各个自主品牌车企的改革成果也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势。

    颓势不减

    进入2014年以来,中国乘用车市场基本上延续了去年的情况,同比增长较快。但令人惋惜的是,自主品牌车型表现却一直颓势不减,乘用车市场所占的份额连续同比下滑,至今年5月已经出现了“九连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最新统计数据,5月,国内乘用车共销售159.04万辆,环比下降1.16%,同比增长13.85%。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8.06万辆,环比下降2.72%,同比增长5.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6.51%,占有率(市场份额)比上月下降0.5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92个百分点。业界认为,尽管从去年9月份以来,自主品牌单月的市场份额环比数据有增有降,但同比数据却一直在下滑,整体颓势已经延续了9个月,形势不容乐观。在前5个月的乘用车销量企业前十排名中,自主品牌车企中唯有长安汽车“一枝独秀“。

    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外资品牌围攻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地被蚕食。显然,这与2009年末工信部就《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征求意见时提出的“到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要占国内市场的50%“的目标背道而驰。

    内忧外患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竞争力不够强。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及整体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的自主品牌更容易受到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董扬表示,“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如今才是真正的短兵相接。“

    事实上,在中国汽车市场还未完全进入高速增长之前,外资车企品牌均以中高端产品为主,自主品牌主要占据低端车市场,双方基本上“互不干涉“,因此自主品牌在前几年得到了相对迅速的发展。而2008年之后,外资品牌逐渐加强了小排量、低成本车型的投放力度,与自主品牌产生正面交锋。尤其是近年来,外资品牌的产品价格一再下探——日系车企纷纷推行“小型车战略“;德系车企和美系车企也通过打造廉价车品牌和产品加大国产力度,并逐步向A级车市场逼近。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