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面临十大挑战 看价格战能否打响

来源:广州日报

 

  2009年,受车市突然爆发影响,降价在中国车市成为一个被人淡忘的事情,在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刻,中国汽车企业却享受着消费者排队等车的待遇,最大的危机却没有经受必须的考验,如今,未经考验的中国汽车企业面对这场不期而遇的危机,能否平安度过?

  挑战五:城市用车环境对汽车说不?

  如果要评选限制一二线城市汽车消费的最主要原因,养车成本的居高不下、日趋恶化的用车环境,堪称是最具竞争力的选项,2010年,中国有多少城市开始用实际行动对汽车消费说不?

  停车贵早已不是什么让人接受不了的问题,有钱还没地方停车才是真正让人接受不了的问题,在广州不少小区,车位和汽车比例的严重失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为了让爱车“有一个家”,不少车主一下班就急急忙忙开着车往家赶,玩起了现实版“抢车位”游戏。

  除了停车难和停车贵,城市的各种汽车消费环境也极大地限制了市民买车、用车的欲望,城市,让汽车生活显得不那么美好。

  挑战六:社会环境的刚性制约

  我们尽可以想象中国像美国一样,每个家庭甚至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轿车的幸福日子,但是我们也不难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石油、道路、空气等环境所受到的挑战,汽车进入家庭,真的是多多益善吗?

  目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仅仅为7000万辆左右,每年的新车销量刚刚跃上1000万辆的台阶,汽车带来的一系列能源、环境问题就已经显现。不难想象,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扩张,这些挑战将更加严峻,而政府宏观调控的大手,也可能适时的落下。农村车市或者说中国的汽车市场,在环境的压力面前,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张。

  挑战七:更加敏感的油价

  对所有的汽车消费者来说,油价都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而对宏观经济环境更加微妙的2010年车市来说,这个问题也更为敏感。2009年,中国国内油价已经站上7元/升的高位,而在国际油价仍然节节高涨的情况下,国内油价何时“破十”已经成为业内都在密切关注的问题。高涨的油价可能不会限制有钱人继续消费汽车的信心,但却可能成为那些“对汽车消费可有可无的消费群体”作出不买车决定最关键的一个判断标准。

  挑战八:农村车市不是救世主

  “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2009年中国农村车市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取得爆发性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中国车市的“救世主”角色,这是中国农民在新中国建国几十年来再次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但是,农民不是“救世主”,对农村汽车市场的开拓也不能无限制。汽车不同于家电、日用品一样是一次性消费,而是日常生产生活的工具和多次消费品,以中国农民的积累,即使是买车,也是倾力而购,在之后的汽车养护和使用中,汽车也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负担。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