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量车恐再遭政策利空 补贴门槛或提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自主品牌车企遇“紧箍咒”

毫无疑问,一旦节能汽车补贴油耗标准更加严格,更多企业将会想尽方式降低油耗,比如推出搭载现金发动机技术的小型车、降低风阻、减轻车身重量。

对于掌握成熟的涡轮增压技术的汽车企业如大众、通用等合资企业,以及将增压、直喷发动机应用到具体车型上的日系车企来说,都是一个利好,对于一些技术实力较弱的自主品牌车企而言,受到新的节能补贴政策的打击可能会比较大。

一位自主品牌企业负责人坦言,进入节能补贴目录里的自主品牌车型,综合工况油耗水平都不低,大多数处于每百公里6.9L的补贴上限,一方面企业技改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车市不好自主品牌利润有限,在新技术上的投入有限,有技术优势的合资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315.61万辆,同比下降0.8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9%,占有率较同期下降2.96个百分点。从1~4月份国内有代表性的自主品牌车企销量来看,几乎全线下挫,其中长安汽车(微博)环比下滑31.97%、华晨汽车(微博) 环比下滑8.67%、奇瑞环比下滑18.53%、吉利环比下滑15.06%。

对于节能补贴政策如何调整更为合理,赵航曾建议,如果节能惠民补贴能“分档”补,效果可能会好很多,“对节能高的车型增加补贴力度,那样会大大刺激车企去研发生产更节能的车型,同时也能让消费者在购车时对各款车型的节能情况一目了然,方便选购更环保的车。”

事实上,无论政策如何调整,相关检测机构缺失却仍然是节能惠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致命”弱点。据了解,目前节能项目入围车型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申报,虽然企业各车型的油耗标准在上市之前已经在工信部备案,但由于目前国内对于汽车产品油耗水平的检测仍然缺乏权威机构,对于车企自行检测的油耗数据,其真实性有待验证。

据记者了解,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直在推进油耗水平的公示制度,但已经酝酿了两年多,始终未见实质性进展。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