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问
红色警戒高度为什么定为27厘米?
四大参数决定车辆涉水能力
汽修专家潘旭东介绍,车辆涉水能力,主要取决于4个参数:1.半个车轮的高度;2.排气管出口高度;3.车厢低点高度;4.发动机进气口高度。最容易引起汽车抛锚,并造成发动机进水的原因就是车辆进气口进水。
一般的小轿车,进气口在前机器盖内的发动机左下方,距离地面大约25至35厘米。车厢低点高度决定了车厢是否存在进水风险。如果水位高于车厢低点高度,那么车厢是否进水就取决于门边密封胶条的密封性了。积水超过27厘米,就容易造成进气管负压把水吸进进气口,导致发动机熄火。
他说,不同的车进气口位置不同,越野车就比小轿车的进气口位置高。此外,车门下的缝隙也是容易进水的位置,这里距离地面更低,这里进水侵害的是车的部分电器设备,也容易造成断电等危害。“不过现在的车一般都有密封膜,门缝不容易进水。”
■ 提醒
水没绿化带 勿勉强涉水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汽车驾驶学校校长柳实介绍,雨季行车不但要看桥区底下的标志线,司机还应该注意观察前后车和参照物。“如果前面的车过不去了,你还跟着更危险。”
柳实说,看参照物是比较实用的方式,比如说路侧的隔离绿化带,高度大概在35厘米左右,水面没过上沿车也不能过了。此外,还可以看其他车辆的轮胎,如果被水没过三分之二,就不要勉强涉水了,这个时候是非常危险的。
车辆浸水须立即联系理赔
中国人保的理赔员李霞提示,购买了“涉水险”的车辆,在车辆浸水而造成损坏后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但要提醒的是,在车辆发生浸水事故后,须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的人来查勘,商定好维修地点以及维修项目后再进行维修。否则,很可能在某些维修项目上遭到保险公司的拒赔。
■ 相关新闻
桥区泵站改造汛前无法完工
完工前遇到降雨,或让雨水直流蓄水池
新京报讯 (记者饶沛)记者昨天从水务部门获悉,今年,北京城区的20个下沉式立交桥桥区泵站改造,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在6月1日上汛前无法全部完成改造。
20桥区分布二三环主路
水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20个下沉式立交桥是在历次暴雨中多次发生积水造成断路的重点桥区,分布在二环、三环等主要干路上。
主要改造项目为增加桥区雨水箅子、雨水管道等收水设施,让雨水能够畅通地流入泵站;增加水泵数量、更换大功率水泵,增强雨水抽升能力;排水沟渠全部更换为管道。桥区增建蓄水池,能够在暴雨时将泵站来不及抽走的雨水存入蓄水池,待雨后再抽走。
广渠门桥明渠改为管道
改造后,能够应对5年一遇降雨,如果再加上蓄水池的雨水削峰作用,能够在面对每小时70余毫米的十年一遇降雨时,确保桥区通行。
该负责人说,去年“7·21”时,南护城河水位较高,造成广渠门桥排水不畅,桥下积水严重。此次改造过程中,将广渠门桥排水的明渠更换为管道,泵站排水时会有一定的水压,即使南护城河的水位没过排水口,也能确保排水顺畅,其余19座桥也都进行了这样的改造。
极端天抢险队驻守桥区
该负责人说,完成改造并不代表以后不会积水,遇到超过泵站负荷的极端天气,会有驻守桥区的抢险队负责临时抽水,尽可能减少积水程度。
该负责人表示,这些桥区泵站原有场地狭小,再加上新建蓄水池,改造过程中涉及在桥区附近找地的难题,因此汛前无法全部改完。如果完工前遇到降雨,会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如果蓄水池的上盖没有建好,那就先让水往蓄水池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