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利空”或让2016中国车市开始步入“寒冬”?
中汽协最新预测,2016年中国汽车全年销量为2604万辆,其中国内销量2540万辆,出口量64万辆,增速约为6%。其中,乘用车销量在2276万辆左右,增速为7.8%,SUV和MPV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但是,高预期下的乐观表面却存在着重大隐忧。
其实,这苗头从2015年初就开始,很多分析机构认为,中国车市将迎来寒冬,也给出了合理的分析。虽然 2015年中国车市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是整体销量增速放缓至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综观去年月度销量累计增长率,产销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特 征,前8个月增速逐月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态势。在9月底出台的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推动下,增速才开始逐月上升,而在最后一个季 度销量暴涨、为完成年度经营任务,暴涨原因大家都彼此心知肚明。
远的,来看看我们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据1月26日公安部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底,2015年新注册 登记的汽车达2385万辆,保有量净增1781万辆,均为历史最高水平,由此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私家车达1.24亿 辆,机动车驾驶人3.2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8亿人。由此,全国平均每千户家庭拥有310辆私家车,北京、成都、深圳等大城市每千户家庭拥有私 家车超过600辆。这对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千人保有量770辆的数据,刨去收入差距,乘用车千人保有量已经非常接近,预示着汽车行业开始进入发达国家 的“怪圈”,低增长甚至临近负增长都有可能。
另外,中国的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很多分析机构非常悲观地唱衰中国经济的放缓和崩盘。虽然言过其实,但是 2016年的中国经济将进一步放慢脚步是确定无疑的趋势。在腾讯重磅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共识。6.5%-7%的年度 GDP增速已经成为业内普遍预期,在投资最需关注的十件大事中,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排在关注度第二位,这是中国经济体内外市场的缓慢复苏和结构性调整 的必然,且很难被逆转,甚至比规划出来的增长率更低。花旗银行分析师甚至悲观地预计中国的实际增速只会略高于5%。
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下滑的,带来中国劳动的低廉成本及其用工红利的消失,加速了低端制造业的对外逃离,而 面对迫于环境生态承载上的极限压力,中国还将不得不壮士断腕式的淘汰一些高污染、微收益的低端制造业,由此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机会将变得越来越少。农民工 返回农村,不仅影响城市化进程,对汽车市场也是致命的打击。一二线城市用车饱和,更新换代基本结束,农民工作为城镇化新的消费主力日渐萎缩。
失去最大刚性需求人群支撑的汽车业,寒冬可能会比以往常来得更早一些。
还有现在谈霾色变的城市雾霾、车祸猛如虎的交通安全,并由此引发的拥堵费开征、肺癌高发等,曾经不止一次地想想几年几十年之后,我们看到的现在如日中天的汽车产业基地是否会像几十年前的煤矿基地一样,成为渺无人烟的空城、沦为恐怖异常的鬼屋?
现在问题就是,汽车寒冬或许已经不可避免了,那么,中国车市将迎来断崖式下滑,还是理性的缓慢下滑呢?
也许,正当为汽车狂欢的时候,“死神”也悄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