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才是出路 合资自主品牌两极分化明显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崔东树举例说,宝骏品牌的亮点在于有独立的研发团队和本土化设计的新产品。业内专家指出,从宝骏旗下第一款产 品——宝骏630开始,其产品开发和设计都很有“节操”。宝骏630虽然基于凯越的底盘技术,但依靠泛亚技术中心的支撑,产品在外观和内饰设计上都表现出 不同于其他合资自主品牌车型的“生机”,自然受到市场青睐。需要指出的是,启辰虽然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但却远不如宝骏,主要原因在于日产发展启辰的战略重 点在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而非产品的本土化改造,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崔东树分析,日产一直位列日系品牌的第三名,寄希望于启辰来夺取一部分市场份额。 从各方面来看,东风日产对启辰的营销力度大大超过其他合资自主品牌,成功扭转了合资自主品牌知名度不足的劣势,启辰也确实为东风日产贡献了销量。

    而理念和思铭的没落则归因于初期产品都是在合资品牌的老旧平台上生产,再开发也多是在外方主导下,采用落后的 技术指标,竞争力并不强。具体来看,虽然广汽本田在中国建立了合资研发中心,但理念品牌推出产品的节奏太慢,也没有很快地切换到自主开发模式上来;思铭则 有过之无不及,东风本田在中国几乎没有独立的研发能力,加上没有为思铭量身制定较好的品牌发展策略,导致销量惨淡,经销商一度要抵制提车。

    积极推动本土化和独立化

    与此同时,近年,合资自主品牌的外部发展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2015年,自主品牌一扫以往的“阴 霾”,市场份额节节攀升,长安乘用车的年产销量更是双双突破了100万辆,奇瑞也迎来了第500万辆整车的下线,相应的产品结构也有了明显调整;另一方 面,合资品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缺乏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SUV产品,导致其在2015年面临不利的被动局面,不断主动降价“示好”。

    所以,在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上下夹击”的状态下,合资自主品牌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单纯依靠“拷贝”或“减配”已经无法应对我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

    当然,对于合资品牌而言,合资自主仍然是一个抢夺市场的利器。崔东树指出,随着自主品牌的奋起直追,合资品牌 很可能会通过继续加码合资自主来抢占市场份额,但如何推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本土化和独立化是合资自主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崔东树看来,即使是目前发 展现状不错的宝骏品牌,也面临相同的困难,因为宝骏车型多是基于产品应用型设计的提升和先行风格的改善,在基础性技术(例如底盘技术等)的提升方面仍显不 足。

    其实,面对今日的市场困境,已经有一些合资自主品牌正在酝酿“脱胎换骨”。“我们要反过来向本土自主品牌学习。”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表示,“思铭未来要改变整个发展方向,特别是要积极推进独立研发能力的提升。”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