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转眼间2015年已接近尾声,2016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处在转型升级关口的中国汽车产业,度过了特 点最突出、情况最复杂、变化最多端的2015年。在“十二五”完满收官、“十三五”启动在即的节点,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新常态”。一方面,SUV细分市 场持续火爆、新能源汽车大展宏图;另一方面,产销量增速明显放缓甚至降至近十几年来新低、终端市场压力空前、经销商库存指数连创新高、车企接连“官降”和 政府出台新一轮刺激政策轮番出面“救市”……作为整个汽车产业中的重点,2015年的国内乘用车领域大事不断、新鲜事层出不穷。
本次,围绕2015年国内乘用车领域在政策方向、企业战略、市场表现等方面,通过事件回顾、梳理点评等多种形式,还原一个真实的、在复杂环境和多重变化中前行的中国乘用车行业。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转眼之间,2015年已步入年终岁尾,这一年的汽车市场打破了以往的惯性思维, 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不再。从年初的“官降”大潮,到第四季度的回暖,2015年汽车市场的波动,使国内乘用车市场已不可抗拒地步入“新常态”。一个单纯以 销量衡量发展的时代已经悄然结束。
2015年,正值“十二五”收官之年,在过去的4年中,汽车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持续领跑全球市场,自主品牌实力不断增强,节能减排目标按计划落实。当然在市场进入“新常态”、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诸多压力。
在多重叠加的压力和机遇面前,行业政策导向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政策之手”与“市场之手”如何默契配合也尤为重要。回顾即将过去的2015年,出台和实施的与汽车行业相关的政策确实不少,这些接踵而至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获赞、有些却饱受争议。
认可
“一降再降”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提高
政策内容:从2015年1月1日起,国内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限值全面执行第三阶段标准。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需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的目标。对于达不到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的整车企业,将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