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令人非常惋惜的是,铃木并没有珍惜曾经有过的优势,也没有把握住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机会,更没有将自己早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变成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多时候,铃木是一个失语者,就像一个内向而羞怯的孩子,总是不愿意站在舞台中央,偶尔跑过来几步,就赶紧回到了墙角。
造成铃木发展滞后的原因,一部分在于市场环境的改变,比如中日政治关系遇冷,日系车整体市场下滑,后来者竞争激烈等等外在因素。但是更大的因素在于铃木自身,是铃木自身对中国战略的误判,导致了其发展的缓慢和市场的尴尬。
首先,铃木一直顽固地坚持小型车市场,不愿意进入大型车市场,如果在一个成熟市场,这种战略肯定没问题,但是在中国这个发展不成熟的市场,却隐藏着很大危机。因为中国市场高度不成熟,消费者不成熟,消费心理更不成熟,市场上充满了对高档车的仰慕和对低档车的鄙视,大众、通用、丰田、福特、本田每家进入中国的时候都是用大型车开路,抢先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然后再势如破竹地推出相对低端的车型。在这种形式下,缺少高端车的铃木只有招架之功,而毫无还手之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如果说铃木没有能力开发大型车,显然也不成立,自主品牌起步比铃木差得多,但是每一家都争先恐后地向高端发展,即便比亚迪这样定位的车企,都在亏钱推出G6,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提升产品档次,这方面,铃木犯了严重错误。
其次的一个原因,铃木投放新品的速度太慢,至2014年,铃木来到中国已经二十多年时间,可是推出的产品屈指可数,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奥拓、羚羊、雨燕、北斗星外基本就没了。奥拓来到中国二十多年了,就进行了一次换代,羚羊卖了十几年了,还有库存车;雨燕上市都9年了,还是市场的主力。相比其它跨国车企每年都有新车发布,铃木的新品投放速度太慢,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因为投放速度慢,造车车型老化;因为车型老化,造成销量不振;因为销量不振,造成投放新车的积极性降低。这个恶性循环一旦形成,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是铃木没有适合中国的产品马?显示不是,看看它的进口吉姆尼多么受欢迎就知道了。
当然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为铃木今天的尴尬觉得遗憾,觉得铃木有些辜负了中国市场和自身本来很优异的禀赋。好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长安铃木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有了迎合市场发展的意思,1年前,铃木推出了紧凑型SUV锋驭,这款车曾登上了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前的15秒广告,销量一度供不应求,虽然之后有过短暂的起伏,但是现在销量有进入主流行列的趋势。而这次启悦的推出,则更深一步优化了铃木现在的产品阵列,从此前的以微车为主,提升到了以市场主流的紧凑型车为主。从其动力和节油性方面看启悦还是有一定优势,它搭载的铃木1.6L G-INNOTEC发动机最大功率90kW(福睿斯1.5L最大功率为83kW、马自达3昂克塞拉1.5L为86kW,丰田雷凌1.6L为90kW),峰值扭矩158Nm,百公里综合工况油耗指标为5.3L。8.79万~12.19万元的定价也挺实诚,笔者从长安铃木重庆南坪直营店官方微信(changansuzuki321)了解到,启悦享有3000元国家节能惠民,比大多数合资品牌同级竞品更低,实际成交价为8.49万元,竞争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考虑到铃木省油、质量好的优势,考虑到启悦制定的较低的价格,再考虑到锋驭上市后理想的成绩,长安铃木很有可能借助启悦完成企业的战略转型,如果一年后启悦的销量能够上万,那么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据悉,长安铃木制定了“1855战略”:即到2018年,以平均一年至少投放一款新产品的速度投放五款以上全新产品(包括目前已经上市的启悦),使长安铃木的年产销量达到50万辆。在启悦上市后,2015年长安铃木还将推出一款全新的小型SUV——新款VITARA(维特拉),该车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国产,随后在第三季度上市。如果启悦销量不能上万,那么铃木日子就难过了,后面所有产品战略都“压力山大”。当其他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高速增长时,铃木如果错过,那么将来就很难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