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低调 分析铃木汽车为什么做不大?

来源:腾讯汽车

    铃木汽车在中国为什么做不“大”?难道是仅仅因为它们的车“小”吗?为什么本田、丰田、日产、马自达、甚至三菱在中国市场都曾经有过叱咤风云的日子,唯独只有铃木在中国选择了低调?

    说到铃木,首先反映在脑海里的就是“小”,是满大街随处可见的奥拓、天语和雨燕,做为外来品牌,铃木一向擅长制造小车,这些小车以相对的经济实惠而著称。而B级车市场的高利润率显然不是小型车市场所能比拟的,但有利润自然有竞争,尽管B级车品牌云集车型扎堆,市场厮杀激烈无比,不甘做小车的铃木先后三款概念车谨慎试探了“民意”之后,才有了2.4升的运动轿车凯泽西亮相2007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凯泽西从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就以较为小众的运动车定位展现在消费者面前,虽然凯泽西的销量差强人意,但是凯泽西对于铃木来说至关重要,它既担负着铃木在B级车市场竞争的重任,又是提升铃木品牌形象的代表。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凯泽西注定是铃木品牌发展历程中的闪耀明星。

    可能会有人质疑铃木的品牌影响力与凯泽西的定价并不相符,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它所能带来的驾驶乐趣,中高级车市场铃木迟早是要杀进去的,不管用什么方法。既然B级车市场这条路不好走,那就另辟蹊径,其中,用国产来实现进军中高级车市场显然是明智之举。长安铃木前不久发布的全新紧凑型级轿车启悦,以其出场阵势来看,长安铃木方面对于这款车寄予了很大期望,启悦就是要代表铃木侵入中高级车市场。向来缺少新闻的长安铃木也再一次走到了聚光灯下,只是这一次,媒体们关注的除了这款车,还抛出了一个让长安铃木尴尬不已的问题,铃木在中国这次有希望做“大”吗?

    根据铃木旗下各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甚至可以用名落孙山来形容,在几乎所有合资企业里排名倒数,长安铃木卖的最好的车型是奥拓,11月销量是4905辆,在轿车中排名72;其次是天语,11销量1805辆,排名直接在百名开外;即便考虑铃木另一家合资企业昌河铃木,销量最好的北斗星也不过维持在6000台左右,连前50名都进不去。

    其实以铃木的优异禀赋本来不至于这么悲催,它完全可以做得比现在更大,和竞争对手相比,铃木至少有两个其他车企不具备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来得早,在广州本田、上海通用、一汽丰田们在90年代晚期才进入中国不同,长安铃木是中国第一批成立的合资企业,早在1993年就已经成立,是当时全国最早的8家定点轿车厂之一,和后来蜂拥而至的后来者相比,铃木本来是占据先发优势的。

    铃木的第二个优势是当时知名度高和美誉度都不错,90年代铃木大举进入中国,当时主要有两种产品,一种是摩托车,在中国市场占有极大优势,而且口碑极好,甚至同样都是铃木的发动机,一个国内组装,一个日本进口价格都会相差两三千元,铃木的美誉度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轿车,当时铃木投产的第一款产品奥拓几乎成为街车,销量排名仅次于夏利,但是品质好得多,尤其是北京、上海、成都等第一批进入汽车社会的城市,小巧玲珑的奥拓品质精良,经济省油,操控灵活,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