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遭遇市场考验 08拐点中国车市拐向何方

来源:当代汽车报


  对于08年的中国车市来说,注定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份,1000万辆近在咫尺,却又有点遥不可及。8月,一个糟糕的季节,04年之后的首次同比下降,但绝不是最糟糕的季节。

  自05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08年有望成为跨入“千万”俱乐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汽车市场,但是原材料价格疯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等等经济环境让08年的车市正在经受考验,车市拐点之说不胫而走。

  遭遇市场考验

  拐点出现在所难免

  从4月份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已连续5个月出现环比下降,二季度增速只有11%。整个车市已从快速发展期向平缓期调整,中国汽车产业将面临新的挑战。

  其中,造成车市增速缓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虽然从当下的市场情况上来看,绝大多数车企采用了内部消化原材料上涨费用的办法解除危机,原材料上涨对消费者的直接消费压力暂时并没有凸显出来,但是,内部隐含的货币贬值现象已经有目共睹。事实上,原材料的价格却已经上涨到了一个虚高的层面上。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的大力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加大,中国这几年来建材、汽车用钢需求的大涨,致使钢铁消费从上世纪70年代的0.21亿吨猛增到2007年的4.4亿吨。对于钢铁价格,行业的普遍认识就是其价格上涨存在泡沫,涨价是必须的,但是程度过激、增幅过高则就成为了商品泡沫,这不仅仅是因为需求造成的,也是由于对商品的投机造成的。例如,从前可大批量快速生产的钢筋,因技术含量低,每吨价格为1000元,而技术含量高、需要多次提炼的冷轧板的价格为4000元每吨,但现在两者的价格已趋同,钢筋上涨到5500元每吨,冷轧板为6500每吨,存在不合理的价格成分。同时绝大多数分析师认为,钢铁的价格在短期内还无法回调。不过近日,国内钢铁价格的风向标——宝钢再次下调钢铁产品价格,钢坯、热轧、冷轧等全面下调,调整幅度多在800元/吨,此次价格的调整或将让众多汽车厂商舒展下眉头。

  油价也制约了我国中低档车市的发展,很多消费者受到油价居高不下的影响,而持币待购。但是油价的商品泡沫却绝不亚于钢材。目前的120美元每桶的石油价格不能反映供求关系。其中,美元对欧元汇率不断大幅下跌而提高了投资者买入原油期货以对冲汇率风险的吸引力,这是国际原油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9月22日,美国原油期货收盘,纽约商交所基准的10月份合约暴涨16.37美元,创原油期货开始交易以来最大涨幅。可以看出,在油价上涨的过程中,炒作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在去年下半年油价到90美元的时候,按照当时的供需关系核算,实际只应达到50-60美元的水平,将近三分之一是因炒作行为造成。有资料显示,过去12年中,对冲基金陆陆续续炒作了52个市场,包括能源、重金属,基金对市场的干预和影响相当巨大,是造成从能源、金属商品泡沫的重大因素,但这个泡沫并不会持续下去,到某个时段就会破裂。

  后市潜力可期

  中国市场无需观望

  纵观当下车市,很多人都通过今天市场看明天市场的态度去论市,“崩盘论”、“寒流论”等等不断涌现,难道今年的车市真有这么衰么?

  首先,中国的国家宏观经济仍然处在一个健康、高速的增长通道中。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只要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不出现大的改变,汽车市场决不会“崩盘”,也不可能仅仅只增长3%。

  其次,与国际市场纵向比较,我国车市仍处牛市,上半年乘用车销量依然保持16.6%的增长,这个速度在世界上还是名列前茅。而且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汽车市场,能够在有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基数的前提下,保持在8%以上的增速,不能不说是个创举。

  再者,从市场本身看,我国从2002年算起,中国车市在超过20%的年增长率上已经呆了5年,即使今年不遭遇种种困难,基数日益庞大的中国车市想要继续维持每年20%以上的增速也已时日不多,例如:从100万增长到200万是100%的增速,而从800万到1000万也只是20%的增速,但是市场基数却比100%的增速扩大了100万。由此看出,市场的回落调整是正常的,增幅放缓也是必然的,中国车市并不存在一塌糊涂的局面。

  此外,对于年初雪灾、五月四川特大震灾,由于只是局部灾害,并没有位对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造成多大影响。同时,奥运会的举行也是造成8月车市出现同比下降的重要原因,相信奥运过后,此期间积累的购买能量将瞬间爆发。而“金九银十”新车投放密度的剧增,也是激发消费者购买能量的主要因素,其中自主品牌表现抢眼,如比亚迪F0、奇瑞A3、吉利熊猫等。

  现如今,中国车市已成为整个汽车行业最为看重的销售市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千人的汽车保有率远远低于欧洲国家,与美国的千人800辆的保有量更是遥不可及,不难看出,中国汽车保有量严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从地区分布来看,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均汽车保有量相差不多,但在中西部地区的许多省会城市和大量二三线城市,私人轿车的拥有比例却与之相差甚远。由此,我国的城镇区间已经积蓄了庞大的购买潜力,而在农业税免除后,农村市场也具备了强大的购买力。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产阶级不断增加,再加上近几年来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新款车型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有车一族的换购热情,中国车市将在未来的几年内迅速进入换车高峰期。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小康家庭开始注重代步机器的使用,代步车型也将成为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从长远来看,我国的汽车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仍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细分市场方面。国外的SUV市场虽然不断萎缩,而我国内近年来的SUV却呈现高增长的态势。有业内人士分析,新消费税和油价将使SUV出现市场下滑。但从国内汽车消费阶段和需求上看,SUV市场刚刚兴起两年,而新一代消费主力的正在崛起,SUV前景依然光明。从市场环境上看,油价虽屡次上涨,但并未真正影响到SUV的购买和使用者,而消费税政策影响的只是少部分车型和消费人群。从车型上看,以众泰2008的热销为例,说明着国内主流节能小型SUV正在被消费者所看好,有望长时间保持较好的销量。此外,被誉为代步工具的小型车也全力向“高品质、精细化”方向进发,这样很多对小型车望而却步、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将重归小型车阵营,小型车市场的春天或将到来。

  拐点导向理性

  车企迈入良性循环

  在我国车市发展放缓的同时,却发现消费者正向理性购车趋势转变。消费者逐渐认为车作为一项需要综合权衡的耐用消费品,在当前整体经济环境下更加需要慎重考虑,单纯的价格优势并不意味着其在产品性能中有优势。

  由此,诸如长城精灵、昌河利亚纳等大批品质过剩的产品诞生了,他们引导了消费者的理性购车观的转变。处在不同消费层次的这些产品,虽比同排量、同类型的其他产品价格高出一些,但是在产品安全、操控、配置等参数经过综合的考量之后,却发现品质过剩的产品却有着真正的性价比,是真正物超所值的产品,成为了消费者的购车关注的重点对象。此外,产品售后服务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看重,其对用车成本、服务体验等的综合度的关注,甚至有时高于对单纯车价的考量。

  消费者的理性购车也引导了车企的理性。譬如奇瑞A3,为了能和世界级质量达到同步,A3在等在两年后才于近日面世。同时,考虑到消费者受油价的影响加大,比亚迪推出了一大批节油的双燃料车型,长安、力帆、奇瑞、众泰等企业的新能源车都将陆续上市,各大车企都在新能源车领域进行的积极研发。此外,绝大多数车企都在售后服务上开始发力,如奔腾轿车于近日开展的“金钥匙“管家式服务节等等。一切迹象表明,理性的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迈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那些靠打价格战混饭的日子已经过去,中国汽车企业要靠真正的实力打天下了。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