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忍住阵痛 奇瑞再次变革回归原点造车

来源:经济观察报

    怎样造好车?

    怎样造好车?按照尹同跃的理解,奇瑞不能再重复以前那套打法,“多生孩子好打架”,那些在现在看来充其量只是“花拳绣腿”,而提出为奇瑞建立一套对标合资品牌国际水准的体系,则是尹希望达成的目标。

    在品牌战略上,则收回此前力推的“多品牌战略”,回归到“一个奇瑞品牌”,商用车品牌开瑞彻底剥离奇瑞,高端乘用车品牌瑞麒则雪藏;在产品策略上,则主打两个系列,E系列和A系列,二者分别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一个是入门级,主打经济和家用;另外一个是比入门级别要高一点,主打时尚和运动。

    “做品牌的基础是要建体系,包括如何做建品牌,如何去理解品牌,去研究人。”在经历了多品牌战略的挫败后,尹同跃对塑造品牌的理解也更深入。“我常开玩笑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没有品位概念的,也谈不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一群没有生活品位的人要想制造出有品位的产品,难。现在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

    “过去我们是游击部队,做什么都明白,从头到尾都明白,但是每一块都做得很差。”尹同跃反思道,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分工混乱,没有形成跨国公司的标准化体系化流程。尹希望打造的这个体系,涵盖前期市场调研、造型开发、工程调教、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等汽车产业的“全价值链环节”,只有体系构建好了,才能算得上是一支“正规军”。

    以车型研发举例,奇瑞以前有12个研究院,每一个研究院海、陆、空“部队”都有,车身设计、底盘设计、电器设计等都有。但问题是各个院之间的信息的沟通没有办法做了。你这个产品可能参考车型是日本的,那个参考车型是欧洲的,这个油箱在左边,那个油箱在右边,产品信息根本就没法共享。奇瑞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们都纳入矩阵式管理。

    为了从研发源头上打通内部分工,重新梳理企业的研发资源,尹同跃2009年底从福特请来了具有丰富车型开发经验陈安宁,在加盟奇瑞之前,陈曾任福特汽车全车业务总监,并任福特嘉年华全球项目总监。2010年8月,陈安宁以奇瑞副总经理、汽车工程研发总院院长身份走马上任,由此开启了对奇瑞研发机构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

    陈安宁告诉记者,以往各自为政的研发导致了奇瑞投入产出比太小了。变革之后,研发团队则由各自为政的横队变为纵队,做车身的集中做车身,做电器的集中做电器,做底盘的集中在一起做底盘。以前10个人做8个油箱,现在是10个人专心致志做一个油箱把它做到最好。这种横队变纵队的体系还延伸至采购、销售、制造等全产业链。

    据记者了解,历经两年战略转型和品牌调整,奇瑞迄今在研发上已经初步形成全面正向产品开发体系的国际标准化流程。

    “低质低价的中国汽车,肯定是没有前途的,但是(低端)市场会存在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实际上是给我们时间进入下一个阶段。我们现在主要是按照国际的流程去做,我们的产品也一定会进入更好的市场。”陈安宁说。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