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动车和充电桩的热点新闻近期可谓目不暇接。
先是9月7日,宝马和中国普天牵手启动“即时充电”项目。根据规划,截至2015年年底,宝马将携手普天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建设500个充电桩;到2016年年底,这一数字将翻倍,至超过1000个充电桩,覆盖更多城市。
9月9日,乐视宣布战略投资北京电庄科技(简称“电桩公司”),共同开展充电桩业务拓展。过去一年时间里,电桩已经在北上广成等83个城市落地,建成目的地充电桩684个,超级充电站82个。
9月14日,在法兰克福车展前夜,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文德恩信誓旦旦地表示,2020年之前,大众还会推出20款新能源车。与此同时, 在法兰克福车展上,我们看到了大众所展示的保时捷Mission E和奥迪e-tron quattro,这两款车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并且快速充电时间15分钟可跑400公里。
从宝马、普天、乐视、电桩再到大众,据此电动车产业链两端发力的形势看,未来5年内,电动车有望在中国乃至全球掀起一股投资热和圈地热。
试问攸关电动车发展的核心因素何在?除了政策支持,那就是充电桩。
但现在国内的充电桩实在少得可怜(据统计,全国有近3万个),否则也不会出现买了电动车不敢跑长途、怕趴窝的奇怪现象。
那么,造成这种对充电桩建设持观望态度的原因何在呢?
怕投入、盈利模式不清晰,因为位居其首。
所以,现在其实形成了两大流派,一种是像普天这种国企,靠高投入和政府背景开道。另一种是像电桩这种民企,靠模式创新和利益共享发展。
据笔者从电桩公司大客户总监刘婷处了解到,电桩前期推行的是免费建桩的模式,并采取充电费收入与合作方分成的方式予以拓展。
最新消息显示,北京南站正在打造超过100个电动汽车专用车位的智能充电示范点,建成后将成为全北京最大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租赁全产业生态链充电目的地。此外,天津机场也很快会加入建设充电桩的队伍中来。
受此启发,笔者认为,充电桩要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必须在人流量大的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休息区、酒店、大型文化娱乐设施、大型停车 场、大型Shoppingmall等先行开道,先行建桩,这样必将极大提高电动车使用的便利性,从而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电桩生态圈的投资热和参与热。
试想一下,如果充电桩能像加油站一样随处可见,随处可充,那该多么方便啊。你去商场购物或是去看电影,车子可以在地下停车场充电;你去酒店入住,车子可以在酒店门口充电;你和家人去迪斯尼或者欢乐谷游玩,车子可以在乐园专用区域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