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的车市增长乏力,1-7月的乘用车增速虽然仍有6%,但7月剧烈下滑到-6%,由此导致汽车经销商的经营压力大增。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的股市暴涨和波动带 来车市消费的相对停滞。整车厂家为了拉动车市增长和缓解渠道矛盾,采取抓零售、降库存的两手抓的举措,形成了批发与零售的差异化走势特征。
从抓零售看,一方面加大促销,甚至是大幅降价,这在合资企业的近期的几次大规模降价中体现,前期的强势厂家的南北大众、上海通用都采取主力车型降价举措。而近期的韩系的北现和东风起亚也都是采取了强力的降价措施,这样的促零售的措施逐步显示效果。
从降库存看,库存资金占压和利息支出是经销商的成本的重要组成,中国特色下的资金高成本导致渠道的效益受到资金影响很大。而且随着7月的救市措施的推动,部 分流动性放松进一步进入股市成为托市资金,经销商的风险较大,因此厂家必须降低渠道库存。从厂家批发与零售出现巨大的增速差异也是库存的变化体现,7月的 渠道库存降低7万台,导致经销商在淡季库存压力最大的时候反而感受到库存和资金的压力缓解,这也是厂家的降库存的举措的最直接体现。
4、汽车零部件企业效益仍很好
14年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3%。而14年的汽车零件企业利润表现也明显改善,利润2150亿元,较13年增幅16%。15年1-7月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均保持增长较好,利润同比增13%。其中的增值税和主营税金均增长较好。
上半年的整车企业效益差,这也是整车企业的压力承受较多,但还没有转到汽车零部件企业。尤其是随着生产价格指数(PPI)持续40个月同比持续下跌,生产成 本下降在零部件行业体现的较充分,整车企业要求零部件企业降价的措施会进一步加大,汽车零部件的税收的利润也是会明显下降的。
5、改善汽车消费促进利税增长
工业企业的利税反映着经济运行的现实状况,2015年上半年税收和GDP增长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增长下滑,经济依然面临着下行压力。虽然有上半年股市的税 收贡献,但下半年股市对税收增长的催生作用逐渐消失,经济增长还是要靠企业利税的更大贡献。汽车行业的利税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汽柴油税收大增没有惠及汽车消费。今年国内消费税增长较快,去年底到今年初,财政部两个月内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汽油消费税由此前每升1元涨至1.52 元,柴油消费税由每升0.8元涨至1.1元。这样的消费税提升只收钱,不干事,没有促进汽车消费。我们应反思为啥国际油价下跌,原因是石油资源富裕和中国 经济预期差,我们应该改变错误的资源枯竭观念,首先要刺激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