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私家车牌首度破6万 黄牛党成受益者

来源:时代周报

    这是一块普通的铁皮,规格为44mm×140mm,但它的单价已超过6万,比每平方米2万的上海房价还要贵48倍。这便是沪牌。

    4月14日,上海4月份私车额度拍卖结束,最低中标价61000元,平均中标价61626元,分别较3月大涨2700元及3001元,创下历史新高。至此,今年前4个月,沪牌的总涨幅已超过1万。

    上海采取牌照拍卖制度已经多年,价格一直较高,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前,有关部门曾在40000元处设防,但由于需求强烈,未得以控制住,此后,牌照价格便如脱缰之马,难以“收住”。

    而今,沪牌价格首度突破6万,城市交通是否因此得以改善,仁者见仁,但无异议的是,车牌黄牛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最后30秒的疯狂

    3月15日上午11时29分,陈或紧张地端坐在电脑前,心跳加速,双手有些发抖。“滴答、滴答、滴答”,他等待着第30秒的来临,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出价,“抢”到车牌。该月,上海私牌投放8000块,25014人投标,平均3人抢一块牌。

    目前,沪牌拍卖系统由上海市政府委托上海国拍设计。按照网络竞拍规则,投标人须在拍卖日10点至11点间首次出价,并可在11点后的半小时内修改价格,但仅两次机会。

    拍卖前一周,陈或开始研究拍牌攻略。1994年至今,每月的拍牌日,沪上不少BBS网站便会热闹一番,网友彼此分享“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以及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竞争在于最后30秒。”陈或的研究心得是,第一轮可以任意出价,第二轮结束前要突击“抢价”。这亦是大多数散户的拍牌策略。而2011年以来,沪牌价格曾经历“十连涨”,抱着“破釜沉舟”之心的竞买者大有人在,因此,最后时刻的“厮杀”近乎疯狂。

    11时29分30秒,陈或决定冲进去。此时,拍卖系统实时显示,最低可中标价为57900元,按照国拍公司规定,他只能在此基础上作出“减去或加上至多300元”的修改,再输入验证码,最后确认出价。

    陈或完成这一组动作时,时间逼近29分50秒,他出价58200元,但此刻,最低可中标价已涨至58300元。

    时间只剩10秒,陈或必须再次加价才可能中标,但是,当他开始焦急地输入价格、验证码,拍卖结束。结果显示,该次竞拍的最低中标价为58300元,平均中标价58625元,分别较上月上涨2900元和2993元。

    “按照过往经验,竞价虽然激烈,但最后30秒,最低中标价一般不会大变,这意味着我将有半分钟时间修改价格,而近来,拍卖结束前10秒,最低中标价还在上涨,这样的‘抢牌’,压力实在太大。”陈或说。

    4月15日,又一个拍牌日,陈或约了曾多次拍牌成功的大伯帮忙。该月,22706人争夺8500个私牌额度,疯狂继续。

    帮女友拍牌的二手车商黄大奇告诉时代周报,这一天,11点29分20秒,最低中标价为60300元,40秒后,数字跳至61000元。“最后40秒涨了700块,这种势头极其少见。”

    而在只允许竞拍者加价两次,每次最多300元的规则下,这意味着,若不采取一些特殊“策略”,竞买人必须等到最后30秒出价,甚至可能要在半分钟不到的时间内完成两次加价,“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手忙脚乱中,陈或二度失利,出价60800元,低于中标价61000元。而极少数成功者则在网上分享经验—“600+200”策略,即,以11点29分20秒的“最低可中标价”为基准,加价600后填入投标框,并填好“验证码”,接着,等待并观察这一数字是否已进入不断提高的“目前可修改价格区”,一旦进入,立刻点击“确认”,完成出价。然而,马上再加价200元,“这一次输入,无论可修改区间变化与否,不要有任何停留,一气呵成。”

    “中标了,但没有任何喜感。”一位通过上述方法投中的网友跟帖称,他用6万多元买了一块比黄金还贵的铁皮,有些后悔。

    谁在哄抬价格?

    “赌最后半分钟?这个风险太大,尤其是现在。”1998年,上海推行私牌拍卖制度的第4年,江苏人王志从国企下海,进入汽车行业。他以豪车销售为主业,另一重身份则是“黄牛”,主要承接异地上牌业务,偶尔“代拍牌照”。

    王志的拍牌成绩,几乎百发百中,而且是首轮出价,“头枪即中”。据称,王志的“内部信息”来自4S店,他帮助他们的客户解决异地上牌等问题。

    “永达、东昌、开隆这些经销商每月都会出一个估价,比如,若5月是62000元,那么,我第一轮投个61800元,第二轮根本不用修改,肯定中标。”

    由于车牌难拍,沪上多数4S店提供“代拍”服务。“上海每月投放的私牌额度较为稳定,而几个大型经销商有内部沟通机制,合计委托拍牌的客户人数,评估供不应求的程度,同时,参考当月二手车牌的价格,估价很容易便可得出。”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东昌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国荣对时代周报分析道。

    事实上,全球知名汽车业咨询公司J.D.Power的最新调研显示,2009年,中国84%的汽车经销店盈利,但到2011年,这一数字下降至63%;相反,经营亏损的4S店从2009年的6%上升至2011年20%。正因如此,优质的售后服务是经销商从竞争中胜出的关键方面,而这也包括良好的车牌服务。

    以王志较为熟悉的永达集团为例,据称,该企业在沪拥有十几家4S店,一个月的上牌需求达到上千台,“若某个月估价不准,大批客户没有中标,那么,第二个月,它的上牌压力是两千台,要从8000个私牌额度中分走1/4。这谈何容易?”

    在王志看来,为了确保客户中标,4S店的估价普遍较高,比最低中标价多出500元—1000元。而这也被市场质疑为哄抬价格。

    “沪牌价格高企,经销商其实无法从中获利,相反,由于消费者考虑到牌照成本太高,4S店的营业额反而会遭受影响。”王国荣认为,估价较高只能说明刚需旺盛。

    目前,据统计,上海共有490多家汽车经销商,以每家每月70-80辆的销售业绩保守计算,沪上一年的新车销量将超过39万,而上海市交通白皮书对私牌投放实行总量管控,每年额度仅近10万张,约为新车销量的1/4。

    “上海市民的车牌需求显然是被压抑的,但若严格执行拍卖制度,价格可能不会如目前这般高涨。一定程度上,经销商的代拍行为造成了价格的部分提升,而就上涨趋势来看,总体尚属正常,但幅度高了一些。”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陈必壮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由于最后时段的竞争越发激烈,不少没有经验的竞买者根本无从下手,于是,他们也开始采用4S店的“指导价”,以期首轮命中。

    “还有一种应对‘疯狂’的方法:首次出价即亮出最高心理价位,等到第二轮最后一分钟时,若最低可中标价远远低于这一数值,那么,做一些修改,否则,等待拍卖结果。若中了,上沪牌,若不中,上外牌。”王志说。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