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不是造成车市低迷的主要因素

来源:新京报

    当汶川地震尚处于抢险救灾之时,汽车业已传出地震对车市将造成影响的说法,也就是地震所带来的综合效应影响到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从而造成了目前全国整体车市的低迷。可以说,这样的观点在汽车业内并不是个案,但事实却是,在地震发生前的4月,汽车销售就已出现了大幅度环比下降,地震灾害加重了这一结果,是造成车市低迷的因素之一,却不是主要因素。

    持地震摧垮车市说的主要观点在于,地震造成了西南车企的生产、物流影响;同时会给西南市场的消费造成打击;此外,地震使得国内物资会在短时间内集中到赈灾上,从而影响到全国其他地区消费者的购买计划。

    应该说这几条论据都是正确的,但这些客观因素只会对西南和全国车市造成部分影响。三十年改革开放已为国家储备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以应对自然灾害,逐渐的市场化也会让中国各行各业更趋于稳定发展。

    本次灾情发生地虽然在四川,但西南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地重庆受地震直接影响不大,虽然在灾害刚发生几天有停工现象,但很快就恢复了生产;此外,物流方面目前不论是进还是出都是西南受影响,作为一个区域市场并未波及到全国;最后,虽然车企在本次抗震救灾中累计捐款过2亿,但企业都是需要以保证自我生存为前提,所以物资的供应不会对整个汽车产业的资本状况产生大的影响。

    事实上,5月22日国际原油价格攀升破133美元,是一个更能影响到国内汽车业的因素。持续的油价高企,成为车市的终极“魔咒”,全球股市受挫加上美国的次贷危机已连带影响到中国经济。作为一个需要庞大现金流支持的行业,汽车产业不论是生产商还是经销商目前都面临着资金短缺和贷款不畅的状况,所以不得不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减缓车价的降低,甚至提价。

    一方面是消费能力减弱,另一方面则是价格坚挺甚至上升,再加上通胀的大环境,从4月开始车市环比大幅回落超过15%,这与去年4月环比平衡过渡形成巨大反差,造成了目前车市的“滞涨”局面。
   除了4月轿车市场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近8%,是今年车市同比增长最低的一个月份,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车市各项成本提高的不利因素下,今年车市不可能再保持前三个月20%以上的增长率。

    发生在四川的特大地震灾害对车市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恰恰在这个时候,不论是抢险救灾,还是分析车市走势,都需要我们以更加冷静和科学的方法来论证,而不能想当然地用主观的情感依托去往所有事上靠,这种非理性的分析同样会造成其他领域的“地震”。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