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008年第10届北京国际车展将落下大幕。18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多家厂商,超过18万平方米的总展览面积,890辆名车中7款全球首发车、24辆亚洲首发车、55辆概念车,还有越来越多来自跨国汽车巨头国际A级车展的认可,可以说在规模、档次、国际化程度、媒体关注度上,本届车展都创造了北京车展的历史之最。
然而,记者了解到,对比国际上著名的日内瓦、巴黎、法兰克福、底特律、东京这五大车展,本届北京车展在硬件设施完善、服务意识、人性化意识等方面,差距仍然不小。
硬件设施差 服务不到位
从硬件设施看,车展首次移师顺义区新落成的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新展馆的展出面积大了很多,不过其周边设施和内部环境却让人不敢恭维。
媒体日进馆前大批记者无处避雨
在车展媒体日的第一天,即4月20日,展馆内外秩序非常混乱。又因为下雨,展馆附近交通拥堵、停车特别困难,在开馆前的大半个小时里,W4馆西门外的媒体记者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找不到,全部挤到展馆入口处,而展馆工作人员却装着没眼看,说是要到9:00才能开门,让大批记者只能站在寒风冷雨中无耐地等待。
进入展馆,记者发现馆内有的地方居然漏雨,而且更要命的是,几乎所有展馆的保卫都对展场不熟悉,参观人员在展馆内问路简直就是白搭,基本上是一问三不知。记者曾经询问办证处的工作人员新闻中心怎么走,得到的回答居然是“我也不知道”。
倒票黄牛多 黑出租难除
倒票、黑车等车展顽疾,在本届北京车展上依然难以根除。即使是从参展商的角度看,北京车展收费水平早与国际接轨了,服务却远不到位。
道路指示牌倒在地上
开展前几天,展馆门外仿佛成了“黄牛”的天下。凡是看到胸前挂着媒体证的记者,这些人必会挤近过来,问记者那媒体证卖不卖。一般来说B证可卖到100元左右,A证的卖价更是高达500元。“黄牛”会利用媒体证将观众带进馆内,从中获利。据悉,有的“黄牛”一天下来可以挣到800元左右。
20日早上饮水处有水无杯
展馆周边的黑出租车也是多如牛毛,特别是在下午5:00闭馆之后,这些黑出租车便会趁势起价。在这些黑出租车的驾驶室上方,通常会挂着一个小红灯笼模样的玩具灯,明眼人一看便知该车是黑出租车,待到入夜时分这些“小红灯笼”就会亮起,远看很像出租车的“空车”标志。这或许是北京车展出租车市场的一大特色吧。
保安形同虚设 开幕式哑话筒
还是在20日那天,记者发现很多人可以从媒体区南面的一个铁栅门处进入媒体区,然后从E1馆的侧门进入展馆,保安系统简直形同虚设。当然,这天因为雨水太大,从这个缺口进入展馆的人们还不算太多。
兜售快餐的小贩随处可见
其实保安系统形同虚设的不仅是20日。车展期间,馆内还涌入了不少售卖快餐的小贩,真不知道他们如何将那一大箱一大箱的盒饭带进馆的,进馆难道不用安检吗?还是组委会本来就允许小贩在馆内兜售快餐?
开幕式上话筒居然中途哑声
而在22日早上举行开幕式的时候,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致辞还未结束,话筒居然就传不出声音了,工作人员换一个话筒,仍然不行。张小虞只好无耐地对着台下的观众说,“谢谢大家”。一个隆重的开幕仪式,就这样匆匆收场。
由于中国汽车市场高度开放,以及高速增长的市场前景,跨国汽车巨头还是给予北京车展一定的重视。但是,制约北京国际车展更上一层楼的却是国内汽车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自主研发的实力,以及展会主办者的管理服务水平。
在此,我们暂时不讨论我国汽车工业中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起点与积累同汽车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仅是以上有关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种种细节问题,似乎都在预示着北京车展目前距离真正的国际A级车展的水平,差距还很大。毕竟,要跻身“顶级”行列,与传统五大车展平起平坐,仅靠人多车多是撑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