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4日,一汽丰田新威驰上市,售价9.5—12.7万元;3月10日,进口马自达3两厢上市,售价13.98—16.98万元;3月12日,东风日产逍客上市,售价16.78—21.98万元;4月7日,北京现代新伊兰特ELANTRA悦动上市,售价9.98-12.98万元。未来的上海通用新凯越和广州丰田雅力士的上市售价则分别被媒体预测为10.78-14.88万、9.5-13.5万。这些新上市的新款车型被网友们普遍看作是“高价入市”、“价不抵值”的代表。其中,自然有不买车或者尚买不起车的“叫嚣者”,但很多都是正持币待购的准车主们。
新车价格高,自然是与市面上现款竞争车型相比,而且,大家都感到了这股“上涨”之势还比较明显。相比较现有同一竞争级别上的旧款车型当初面市行情,如今的新车上市价格依然执迷于10万元区间,不肯普遍往下探。特别是比现款同级别车型让利后的市场价格高出好多的形势,从某种程度验证了全球铁矿砂、汽油等生产资料上涨的种种消息。这是否还将验证2008年上市新车还将逐渐走上涨价之路呢?
上市新车价从来都比现售车型高
的确,应用了全新造型设计、生产工艺、前沿新潮配置的上市新车的价格从来就要比现款车型、或者竞争对手的旧款车型高。电子设备和造型设计技术含量的提升很容易就能让消费者得到满足。而且,如今的市场消费者年龄段越来越低的趋势也决定了越新潮的车型越能被接受的现状。
虽然,最近2年新车上市速度与密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强,但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已逐渐显露。因此,国内自主/合资汽车厂商对于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信心大增,这才不断引进新车型、品牌,扩充终端产品市场。引进生产线、购买车型技术资料、扩建厂房、吸引高端技术人员,可都是需要money的生意。
想想8年前,上海通用别克赛欧可是“首款‘十万元家轿’”的家用小车。如今的上市新车的价格已经是无限回归价值了。但是,新车总会比屡屡跌价的过气车型“精贵”。(起码会明显高于市场在售车型)这也就好像遵循“摩尔定律”的电脑CPU芯片,每年新品上市的价格基本稳定,只是提供给消费者的性能感受早已今非昔比。
08年汽车市场形式旺
就好像连月上涨的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那样,中国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各项指标也是连连攀升。只是,相对于2年前开始引进中国的越野车、MPV,去年才开始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打造声势的“大两厢”、“Crossover”、“SUV”无疑撞了“大运”。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汽车消费市场的繁荣而“鸡犬升天”。
看着如今只有几家自主品牌汽车厂商还秉承着“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理念,而孜孜不倦地开发MPV车型,我们总感觉“大两厢”、“Crossover”、“SUV”这类空间并未最大化、性能并未最佳化的“边缘”车型受到了消费者的“错爱”。
对于这样一个“泡沫”着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厂商们当然迎着“泡沫”而上。只想将市场越做越大。当然,消费者追求新潮、时尚和超越实用性之外的消费体验也是“天经地义”的。也许,即将开始的北京车展上,我们还能看到未来即将流行的车型款式,也许,他们就将是“下一季”的流行风。因为,在当前这样一个“日长夜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厂商面临成本压力 千方百计寻对策
不得不承认:从2007年开始的国际、国内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大。整车厂商们就是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最后一堵墙”,必然会想方设法将成本、增利润,以应对当前、以及未来可能到来的困局。除了在生产流程中降本增效外,汽车行业整体整体预估成本上涨的风险将直接导致厂商们普遍将上市新车的价格结构重新调整——尽最大努力紧扣“10万元级别”这根底线。
在广大消费者不得不接受物价明显上涨的时候,消费者也会更容易理解、接受家庭大宗消费品——汽车也将有价格变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量入为出”的消费理念也决定了潜在汽车消费者对于购车行为是深思熟虑、行为坚决的,不会因为汽车价格未知的上涨幅度而放弃购车计划。
因此,汽车厂商自然就会从老款车型减少让利幅度和新上市车型不以价格竞争作为吸引注意力的主要手段,以及维持新上市车型市场实际成交价格与官方售价长期一致等方面着手维持企业的利润空间。
当然,如今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新车型、改款车型扎堆上市的现状也已令广大整车厂商“心惊肉跳”。就好像最新上市的一汽丰田新威驰9.5—12.7万元、北京现代新伊兰特ELANTRA悦动9.98-12.98万元都已经冲进了“10万元大关”。汽车厂商们必须时刻防备竞争对手不按常理出牌的“突击行为”,价格竞争还将是部分整车厂商屡试不爽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