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前往2009上海国际车展的成都车商和本报记者陆续回到成都,车商老总们在上海车展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都说上海车展已成为中国车市甚至全球车市的一个风向标,成都车商怎么看待未来两个月的市场表现呢?对于消费者而言会有什么样的机会?
为此,本报首次推出了商报车市会客厅,打造成都首个车商媒体主题沙龙,让车界思想自由碰撞脑力激荡。申蓉集团、三和奥迪、成都保时捷中心、成铁汽车的老总和本报、CDTV-2《第一汽车》、汽车时尚报的汽车记者,在轻松的咖啡吧里闲聊上海车展并展望未来成都车市。
上海车展 自主品牌成主角 国际巨头找信心
上海“国际”车展,这次车展国际化的含金量的确很高,对于困境中的巨头们的上海之行,成都车商老总们是怎么看的呢?对于在车展上争先和豪车当邻居的自主品牌的表现,老总们又作何评价呢?
三和奥迪总经理 甘绍津:
通过这次上海车展,我认为中国车市的信心彻底找回来了,车展也成为了各大品牌的信心之旅。奥迪新Q7也带到中国来全球首发,同时还有Q5等多款新车亚洲或中国首发。宝马、奔驰也是在展台一次性进行多款车型首发,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者为全球车市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信心。
说实话,去年9月以来,受消费税上调影响,高端豪华车市场明显被抑制,但今年第一季度市场信心又恢复了。上个月,我们奥迪的销量同比增长了50%左右,增长明显。
申蓉汽车集团总裁 曹传德:
整体来看,这次是自主品牌扬眉吐气的车展,除了比亚迪、奇瑞、吉利带来的几十款新车,上汽、一汽、广汽、东风均整体参展,还重点推出了自主品牌新车和自主研发的概念车。
我发现各个品牌除了大众化的轿车和SUV外,风格各异的个性化特色的新车越来越多,这是中国消费者的福气,选择面会越来越广。我觉得这次车展更显得平民化和市场化,厂家显得更加实际,大量车型很快就要投放到中国市场。以前国内的车展,大家总会被各种概念车所吸引,而这一次大家更看重实实在在的新车。
成都保时捷中心总经理 胡晓霞:
参加过国内外的很多大型车展,这一次上海车展感受最为强烈。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自主品牌的确成为了本届车展的一大亮点和主角。同时,国际品牌也更加重视中国市场了,很多都把新车型拿来全球首发,保时捷这次也在中国第一次推出了全球首发车型,保时捷在中国的销售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三,3月份又增长了14%,可见大家更看好中国未来的市场。
成铁汽车副总经理 张红彬
这次车展上,全球许多汽车品牌的老总们都过来了,最近,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巨头纷纷撤出了底特率、日内瓦以及即将开幕的东京车展,但上海车展却一个都没有少,他们在上海表达信心的同时也比拼着实力。这足见他们对中国车市的信心。雪铁龙和东风雪铁龙此次全系参展,新C5、C3都来了。
汽车时尚报执行总编 汪川:
在国外几大最著名的车展上,大家都是以技术展示为核心,而上海车展还是以车型展示为主。当然,这也不防碍上海车展成为一个里程碑,它证明了,以后全球最大的市场一定在中国。
二季度车市 车商别因现在的热销而太乐观
对于上海车展的感受老总们大同小异,谈到未来一至两个月的车市发展这个预测性的话题时,大家的意见出现了明显不同。一季度车市热销大大超出预期,接下来的车市如何发展,根据各自所在细分市场的表现,老总们给出了答案。
成铁汽车副总经理 张红彬:
一季度增幅完全超过预期
从东风雪铁龙产品来看,最近两个月,包括这个月的前20天都太火了,增长幅度完全超过预期,这不是一个完全的好消息。消费者都有一个从众消费心理,身边的朋友买了自己也跟着买,增长太快也说明消费能力的提前透支,我觉得接下来的车市应该会趋于平淡。
三和奥迪总经理 甘绍津:
对车商而言 5、6月要谨慎
去年底大家在都一片悲观之时,我预测今年第一季度车市会好,所以提前着手准备了大量货源,现在,很多人都认车市还会这样好下去时,我认为要谨慎了。不知道胡总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我发现很多店最近销量已开始下滑。现在大排量的车型已出现疲软,价格也下来了,甚至又开始出现亏钱卖车的情况了。市场总会有起伏,四川市场的刚性需求当然有,如果车市真的向淡,车商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营销,控制库存,比如免购置税、送保养等方法。
成都保时捷中心总经理 胡晓霞:
别因现在的热销而太乐观
正如甘总所说,的确,我认为大家不要因为现在的热销而太乐观,从我们保时捷的情况来看也有异动。以前的销量中,大排量V8车型占到了65%,而现在是V6车型的销量占到了80%,5月份还需要冷静。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到了车市淡季,可能享受到更多的额外服务,有些品牌还会因为促销让消费者享受到价格实惠。
申蓉汽车集团总裁 曹传德:
未来两月不太可能大幅下滑
5、6月本来就是传统的车市淡季,但因为四川车市的刚性需求非常旺盛,灾区重建项目的投入拉动效应将更加明显,所以我预计未来两个月里车市不太可能大幅下滑,甚至可能保持现有的增长势头。车展亮相的大量新车将逐步投放市场,厂商会跟进很多促销活动,车市会显得很热闹。我认为,目前全行业利润下降是正常的事,比如IT产业和家电产业都是经历了从暴利到利润回归的过程,现在就已进入了薄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