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2010之买车用车成本
2010年的汽车市场充满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从车价到油价再到增增减减的各项政策……这些都左右着车主们的钱袋子。确实,面对飘忽不定总体下行的车价,消费者更多盘算的是后续的使用成本,在油价、保险、税费、补贴等多项因素的作用下,压力重重的国人依然坚定地向往与前行在有车生活的路上。现在就让我们来细致地盘点一番,我们在2010年的买车用车成本到底有何变化,2011年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
车价:降价促销与加价提车并存
其实对于车价总体下行的感受,行业还是有着充分的共识的。“如果时间倒退20年,桑塔纳的包牌价要20多万元,摆在当时可以买一套甚至几套非常好的房子了;可现在,桑塔纳的价格不到10万元,如果按20年前的标准,当时购买的房子又可购买N台桑塔纳了。”东莞一名经销商如此调侃车价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最近出台的统计报告也明确显示,汽车价格是与电子消费品、电信资费和家电一道,少有的几个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的商品。
市场的总体趋势是在不断走低,可消费者在2010年里遇到的却是降价促销与加价提车并存的双重境遇。与2009年厂家对市场预期不足,产能供应不顺,下半年车价一直坚挺不一样的是,2010年春节一过,众汽车厂商普遍提高了对市场的预期,一个个都开足了马力进行生产,因而部分品牌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而这在自主品牌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面对居高不下的库存与日益激烈的竞争,降价也成了汽车厂商在2010年最常用的营销手段之一。在记者看来,一些品牌和车型降个几千元都算是平常的,个别车型降价数万元也不算少数,经销商在价格上表达出足够的诚意,但是消费者还是仔细对比,在他们看来,车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
2010年,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纷纷推出20万元甚至10来万元级别的入门车型,降低购入门槛,在另外一种程度上加深了消费者对于车价下行的印象,20万元出头就能开回一辆悬挂三叉星徽的奔驰,这在以往是不能想象的。在另一方面,一些紧俏车型,特别是SU V车型在2010年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往往是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回自己想要的车型,行内风传一辆保时捷新款卡宴的现车订单被各级经销商逐级提价,一圈下来,这辆车被炒升了30万元,这或许只是2010年无数加价提车案例中的一个,但肯定是2010年汽车市场加价提车现象的最佳注脚。
后市展望
国内车价最终将会下行到怎样的水平,何时才能与海外市场接轨?这个问题可能很难预测,但根据市场的整体走势与表现来看,国内汽车行业的利润空间还存在着很大的想象空间。虽然大多数的汽车企业对于各自的利润数字不愿多谈,但从厂家动不动就降个几千一万,一些进口车型甚至“放水”几十万元以及各家车企职工不菲的年终奖数额来看,其中还是有客观的回报。有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汽车企业甘愿降价的原因在于市场,汽车价格的波动于行业外的关联不大,关键在对手的动作,要看参与竞争的对手数量。这样一来就很好理解,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汽车行业内,整体车价将会越来越低,个别车型的加价提车现象也会在市场成熟后消失。
油价:两年内7涨4落站上历史最高点
对于油价,车主们显然有太多话要说,从2009年到2010年短短两年时间内,国内的油价就经过了7涨4落11次调整,油价在2010年的调整频率虽然有所降低,只有3次,但在2010年10月26日的那次调整中,让我国的油价站在了历史的最高点,93号汽油由之前的6.7元涨到了现在的6.9元。虽说涨幅不大,但细细算笔账,车主每月可能将会因为油价上涨多支出100到数百元的用车成本,长期累积也不可小视。
在10月26日涨价的当晚,鸿福路口的一家BP加油站就迎来了赶趟加油的高峰,根据当时的记录显示,该加油站平时晚上每小时大约有50辆车前来加油,每小时的销量在1.5吨-2吨,但涨价前晚的数据翻了一番,每小时有80-100辆车前去加油,等候加油的长龙最高峰时排到了莞太路上,销量也是增加到3吨/小时,不少车主都明确表示,自己是在得知了汽油将要涨价的消息后赶来加最后一箱“平价油”的。其实,这样的场景在每次油价上涨前夜都会重复上演,虽然一些车主认为油价小幅地上涨对于自己的用车习惯不会造成影响,但另外一部分车主则用深夜加油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于用车成本增加所承受的压力。
好在油价的上涨对于汽车的销售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对于大多数车主来说,只有用抱怨来表达对于油价上涨的不满,而在用车习惯与用车量方面依然沿用旧习;对于一些梦想成为车主的消费者来说,油价上涨显然更不会成为决定他们放弃购买的因素,很多准车主的想法就是,不管怎样先体验有车生活再说,至于用车养车成本,还是等到买车之后再算。
后市展望
自2009年5月开始执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以来,成品油的定 价机制就一直伴随着争议,而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根据目前国际原油的涨势来看,国内的油价突破10元只是时间问题。而从最近透露出的一些消息看来,成品油定价新方案已经定稿,只是在等待国务院的最后定夺,现在的关键在于新方案定价权的争夺将是整个价格机制中的最大焦点。毋庸置疑,价格改革需要得到外界参与和回应,这样才能使价格改革体现出市场的走势。但是从国内石油行业的垄断性质来看,彻底改变的几率不大,车主们还是得做好时刻半夜出门加油的准备。
税费:节能惠民工程深入人心
在2009年之前,可能还不会有那么多人想象政策对于消费,对于市场的引导作用,然而在2009年过完之后,政策的力量被充分认识并无限放大。汽车厂商们依然憧憬着好年景,2010年购置税由减半降低到优惠25%,对于一辆10万元的小车来说,仅仅只少支出2500元购置税而已,但在业内看来,仍然对整个行业保持较高增速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促进。其实临近年末,当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这项优惠政策将在明年正式取消时,还是有不少消费者赶着政策的末班车提前完成了自己的购车计划,消费者的算计很简单,“小排量车的价格本来就不贵,一些低端的自主品牌甚至只要几万元,优惠出的这笔购置税还是很可观的,毕竟选择这种车型的消费者预算本来就不太足。”
其实,对于购置税来说,今年5月31日出台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及《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则明确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的消费导向与扶持作用,新能源车目前还在试点阶段,离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也还遥远,但节能汽车的补贴则非常实际,只要列入节能汽车推广目录,消费者在购车时即可享受3000元的购车补贴,并且是在经销商处直接返现。自6月底首批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出炉后,截至目前共有四批33家汽车企业的272款车型入围该项名录,覆盖的范围几乎囊括了目前市场上半数以上的主流车型,虽然这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曾受到不少质疑,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政策的调节作用,至少记者身边一些朋友买车前就会先研究目标车型是否能够享受补贴,此外,目前合资品牌1.6升车型的缺货也同样能够说明问题。
后市展望
购置税优惠在2011年取消已经确定,相信经过今年年底的集中购买,或许会透支2011年的部分消费力,但考虑到马上到来的春节,以及春节过后的传统淡季,相信对于经销商来说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是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压力,已经有城市开始将拥堵费、带车位上牌、单双号限行等限制政策提上议程,这些似乎与东莞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但对于每月1万多辆新车的增量,不知东莞的城市路网还能支撑多长时间而不崩溃,只是在某一天东莞突然也开始讨论上述限制政策时,各位车主不至一无所知。
链接
本地三位车主买车用车费用
◎陈小姐 宝来1.6 AT
车价:148000元
油费:2500元/月
停车费:500元/月
洗车费:200元
上年保费:3800元
税费(车船税+统缴):1260元
保养维修:1400元
不可预期费用(违章罚款):4000元
◎柯小姐 明锐1.6 AT
车价:145000元
油费:1000元/月
停车费:100元
洗车费:500元
上年保费:3200元
税费(车船税+统缴):1260元
保养维修:500元
不可预期费用(违章罚款):400元
◎陈小姐 福克斯1.8 AT
车价:146000元
油费:600元/月
停车费:300元/月
洗车费:720元
上年保费:3500元
税费(车船税+统缴):1260元
保养维修:900元
不可预期费用(违章罚款):1000元
采写:南都记者 魏启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