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高速路风靡欧洲 汽车让路,自行车来了

来源:南方周末

    当中国城市陷入“堵车-拓宽公路-再堵车”的怪圈时,德国鲁尔区和不少欧洲城市已在建设普通自行车道的升级版:自行车高速路。而且,有气流动力助推的、更为高级的封闭自行车高速路也在研制中。

   当欧洲版图之外的自行车爱好者仍将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视作天堂时,汽车工业大国——德国正在低调地延伸出自行车高速路版图。

   专供自行车行驶的全封闭高速公路,这种全新的公路交通项目逐渐成为欧洲城市新宠,时速最高可达40公里,没有交叉路口和红绿灯,而且晚间也有夜光照明标识。

    在德国传统的工业重地鲁尔区,鲁尔地区协会目前正在与政府合作实施这种交通项目,路宽5米,全长约60公里,串联起鲁尔区数个城市。

    在经历了西方二次工业革命大力发展汽车的疯狂演变后,以汽车为中心的公路交通正在出现由“四轮”到“两轮”的回归。

    一种封闭式自行车高速路的想象图,道内可防止下雨等自然变化,未来还可能有气流动力助推。它可替代汽车高速路连接城市

    “堵”出来的自行车高速路

    德国“明镜”网站曾报道过慕尼黑2011年8月末一个普通周二近乎疯狂的道路争夺大战:拥挤的道路交通,自行车大军在汽车洪流中蜿蜒穿行,仅一个早上就有11例涉及自行车骑行的交通事故,没有警方记录的刮蹭、语言及肢体摩擦更难以统计。

    过去以汽车为尊的道路交通文化开始变化。汽车驾驶者变得弱势:不时会有人骑车经过挡路的汽车时敲敲车窗,好像占了路是多么不能饶恕的罪过。红灯时,时有自行车嗖地一下骑过,一脸潇洒,那表情好像在说:“嘿,我们在为低碳减排做贡献哪!”

    原有的道路权力平衡正随着自行车群体的壮大而发生倾斜。这已长期困扰鲁尔区。据鲁尔地区协会交通质量管理部的哈罗德·斯皮尔灵(Harald Spiering)向记者介绍,作为德国传统工业区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车流早已拥堵不堪。以A40——鲁尔区最古老的一条连接东西部的高速路为例,每天通行车辆达10万车次以上,高峰时段车速勉强二三十公里/小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斯皮尔灵和道路交通专家温弗里德·萨格拉(Winfried Sagolla)就有了自行车高速路的灵感,但初始版本是一个“自行车友好”项目,呼吁这条公路停驶一天,让权给自行车。但当时未获支持。直到2010年才“梦想成真”。A40公路果真停驶一天,取而代之的是大批自行车爱好者、轮滑者、行人。

    “高速公路开放日”不仅成功吸引了公众参与和媒体关注,公路沿线一些地区政府也开始抛出橄榄枝。目前,鲁尔地区协会已在规划设计一条连接杜伊斯堡与多特蒙德的自行车高速道,而另有5个小城都表示出合作愿望。

    萨格拉非常看好这条自行车高速路未来能带来的巨大便利。建成后,预计将有200万人选择使用,特别对平时生活、工作骑行半径在10到20公里的自行车一族将别具吸引力。

    德国已悄然成为欧洲最大的自行车消费国,自行车数量达到7000多万辆,是轿车的约1.6倍。2002年德国政府花费2亿欧元建设自行车道。目前在全德国3.8万公里的联邦公路中,近半数都修建了自行车道。

    更令自行车爱好者欣喜的是,有德媒报道称,德国正在研发靠气流助力的封闭自行车高速公路:在高速道内补充大型的流动气流,骑行者可获得气流的助力推动,省力、提速又可避免汗流浃背。尽管目前还未有技术上的真正突破,但德国发达的自行车专用道网络已为进一步升级做好了充分铺垫。

    荷兰一名自行车爱好者骑车前往郊外野餐时拍摄的自行车道,这里没有汽车抢道,下沉隧道直接穿过公路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