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年前的收购韩国双龙到去年底的上汽、南汽的顺利签约,上海汽车完成了全面整合。手握荣威、名爵MG、双龙三个品牌,上汽发展重心已全面向自主品牌转移,而对旗下的合资企业如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已逐渐向利润看齐,在车型方面甚至出现竞争情况,如荣威750已经开始抢夺君越、领驭的市场。按上汽的远景规划,六大整车平台、近十款发动机、三款变速箱将陆续成型,一个逐渐清晰的“大上汽”已经起航。
上海汽车产品规划
1 多品牌、共平台战略拷贝通用模式
在上汽发布荣威品牌之初,就公布新品计划将推出RV车、中级车、紧凑型车等5个平台超过30款车型,混合动力车也将在其间推出,从而形成与国际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相同步的、价格从6.5万至30万、覆盖主流乘用车领域各个细分市场的宽系列产品线布局。而随着上南正式合作,名爵MG也纳入上汽的产品序列中,使上汽在失去Rover品牌后,最终得到了在海外知名度也不低的MG品牌,这为其海外市场打好了基础,同时也得到一个新平台就是跑车平台。两年前上汽所收购的双龙品牌,吸纳双龙的技术为上汽所用才是真正的初衷,SUV和旗舰级车生产平台也顺利进入上汽的产品序列中。这样一个多品牌、多生产平台的大上汽顺利启航。上汽领导下四大研发团-上海团队、南京团队、英国团队和韩国的双龙团队也将发挥各自优势,为上汽打造适合不同市场的产品。上汽手握的三个品牌即荣威、MG、双龙也能能发挥各个品牌的优势,使同一个产品以不同的品牌去争夺合适的市场。
即将上市的南汽MG3
上汽的多品牌、同平台的发展模式似乎能到一个汽车生产巨头的影子,它就是上汽的合作伙伴-通用汽车,通用汽车拥有别克、凯迪拉克、大宇、萨博、雪佛兰等品牌,同时它们在发挥多品牌的不同优势,把同一产品赋予不同的品牌,以迎合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如别克凯越是来自韩国大宇的车型,到了国内是以别克品牌来销售,而在北美市场则以雪佛兰品牌销售,从而赋予这个车型不同的产品定位。这样的比对不难看出,经历几年的合作,上海汽车不仅学到了造车技术,通用的产品营销模式也被拷贝到上海汽车身上,当然这仅仅是上汽发展的一部分,在人才方面上汽的发展同样与通用紧紧相连。
2 上汽、通用中国市场竞争从人才争夺开始
从泛亚跳至上海汽车产品研发中心的领军人物-高卫民
在上汽高调发展自主之后,人才争夺战也正式开启,与通用合作成立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成为上海汽车引进自主研发人才的首选,在泛亚任职的中方员工被大量调入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这其中曾任泛亚执行副总经理高卫民、曾任泛亚副总经理魏燕钦和原来在泛亚负责赛欧开发的黄文华悉数加盟,成为上海汽车在研发方面的领军人物。而高卫民作为泛亚的核心领导者被上海汽车挖走,这让通用汽车既气愤又无奈。
大规模的“挖角”行动令通用上海研发中心也开始从泛亚网罗人才,由此引发双方的人才争夺战,而最终以双方协议不再互相挖人而平息,但实际上上汽已经网罗到了重要的人才。这一切通用只能选择沉默,毕竟通用汽车对中国市场、对上汽这个伙伴还有相当的依赖,通用汽车2007年能够保住全球汽车霸主的地位,中国市场的贡献功不可没,共售出103万多辆汽车,包含上海通用的47万9427和上汽通用五菱54万8945辆,占据着通用总销量十分之一的份额。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通用只能默认上汽发展自主而进行的人才争夺行动。
即将亮相北京车展的双龙WZ概念车
3 与通用的全球市场争夺战即将开启
随着产品和人才问题的解决,上汽将迎来新阶段,而与其合作伙伴通用汽车之间“战争”也正式开打。其中在国内市场,荣威品牌的750系列直接与君越系列车型争夺市场,而即将上市550系列则直面新三样之一的凯越车型,而未来要上市的A0级车以及旗舰级车型、SUV车型将在中国市场与通用全面抗衡。MG名爵系列车型在国内主打运动牌,将是荣威品牌车型的有效补充,当然MG最终要主攻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未来全系列车型在欧洲复兴的时候,上汽将更加有底气直面全球霸主的通用。同时,上汽还手握双龙品牌,在它的老家将与通用所控制的大宇竞争韩国市场,虽然现在双龙的品牌车型还比较单一且以越野车为主,但随着多平台的整合,未来以双龙品牌出现新车型将不断推出,那时与通用在韩国市场竞争将是全方位的,而以双龙品牌出口北美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虽然现在上汽还不能对通用构成威胁,但未来的发展却很难预料。两者之间在合作的基础上全面市场争夺战已全面打响,上汽能否成为通用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