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重重 消费路上我们离“上帝”有多远?

来源:大洋网

    在佛山市工商局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日前发布的2007年度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通报中,首次直指四大维权难点,其中汽车消费维权难、速递服务维权难位列其中。随着汽车、快递等大宗、新兴消费产品和消费方式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投诉体现人们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在此,本报采访业内专家以及消费维权人士给您指出种种消费陷阱,并帮您支招,希望在未来的消费中您可以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能更切实感受到“顾客是上帝”的消费快乐。
   
    一名老翁在念叨着“又亏了,又亏了”之后,猝死在营业厅内……
   
    维权难之汽车消费
   
    售后维修最难维权   
    2007年,佛山市12315接到的消费投诉大金额案件呈增长趋势。涉及1万元以上的案件556件,同比去年增长100%,10万元以上的案件82件,其中主要涉及汽车和商品房等高端  消费商品。而在汽车商品投诉中,问题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以及维修服务两项。
   
    据了解,汽车“三包”规定迟迟没有出台,成为去年消费者维权一大瓶颈。此外,当车辆  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很难弄清是自身使用不当,还是车辆本身缺陷导致,无法拿出确凿证据。目前的汽车市场上大多数检测机构  都是汽车厂家自己设置的,没有相应权威、公平的检测机构,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缺陷无法取得公平的鉴定。
   
    在汽车维修方面,热衷换件,只换不修,偷工减料,漏掉维修保养环节,维修过程  不透明等等常见问题也仍然是纠纷焦点,而汽车维修专业性较高,汽车质量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和隐蔽性,所以,一旦产生纠纷,取证很难,消费者想维护自己的权益比较难。
   
    “买车的时候,销售员态度那叫一个好,什么售后‘三包’,什么送维修保养,都不在话下,可当你把车买回家真出了问题,就不知道找谁了。”针对个别汽车售后服务差的问题,顺德区的李先生深有感触。对于维修中遇到的大小问题,大多数市民也都见怪不怪,“希望这个行业尽早健康正规”是所有人的心声。
   
    经典案例 
   
    新车配件坏了只修不换?   
    罗先生2005年7月买了27万元的“东风悦达”七座汽车,没多久汽车波箱出现故障,保修三次仍无法正常使用。
   
    罗先生认为该公司曾承诺,汽车享受3年或5万公里“三包”保修。自己的车使用一年多,行驶路程两万公里,而且汽车波箱在多次保修后仍无法使用,达到了更换 的条件,但公司仅同意为其保修。
   
    潘先生2006年11月在禅城区某汽车销售店购买了一辆小汽车。购车一年,汽车却因右前方有异响保修过五次。潘先生要求  换车或赔偿1万元 ,遭到商家拒绝。
   
    经过佛山12315调解,商家同意为罗先生的汽车更换波箱。潘先生的车经过全面检修也恢复正常运行,并赠送保养两次。
   
    陷阱一   
    购买新车而出现的售后服务问题,比如汽车销售店不同意换新的车辆或者零部件,只同意维修等。
   
    专家支招:佛山消委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因为法律的滞后性,消费者最好还是以自身防范为主。首先,应该选择本品牌汽车的4S店或其他规模较大、经营比较规范的维修店进行维修,不要因便宜而选择路边没有资质的修理部维修。其次,在维修以前,要经营者明确故障的部位、维修的内容、所用配件的厂家及所需的费用,并约定如果发生其他异常情况,要增加  维修项目和费用的,应该及时通知,得到消费者确认后才能继续修理。
   
    陷阱二   
    修车时汽修工用旧件、假件以次充好,偷用车主车辆以及故意损坏发动机  等。
   
    专家支招:具有10年维修经验的陈鹏师傅表示,维修中种种不合理现象很难避免,消费者能做的就是买车之后,尽可能多地要对自己的车进行了解,大到汽车文化  ,小到零星配件,并尽可能做到细心,当你把汽车放到维修厂去维修的时候,就要仔细了解维修厂提供的配件,是否为原厂配件,有些也很容易辨识。比如保险杠,如果是副厂件或者旧件在外观上一定会有瑕疵,会有重新喷漆的痕迹而非光亮自然,注意观察还是可以发现的。

    陷阱三   
    喷漆质量不保问题,即旧车喷完漆,当时看着比较好,但用过不久就出现掉色掉皮现象。
   
    专家支招:陈师傅认为,喷漆是维修过程  中最难监督的一项。喷漆打腻本来就是一个“伪装”性的工作,任何旧车只要重新喷完漆看 上去都像新车一样,一般的消费者,或者即使是专业人士只凭看漆面也很难辨认真伪,很难分辨好坏。所以说喷漆方面消费者也最容易被欺骗,对此,消费者在喷漆之前一定要检查厂家提供的原料,要看商标是否为合格产品,是否为可信得过的品牌,如果可能  尽可能在自己的监督下,让喷漆师傅调漆。
   
    维权难之快递服务
   
    新行业维权是空白   
    快递是最近两年崛起的新兴行业  ,其便捷、快速、实惠很受消费者喜爱。但是据佛山消委会披露信息显示,快递行业的投诉也在逐年攀升 ,其中赔偿问题位列榜首。主要问题为:单据上没有写明快递商品的价格,导致无法确定具体损失,衡量赔偿问题困难。即使在明确快递商品的价格的情况下,由于快递单据责任不明,消费者也没有对贵重物品进行投保的意识,一旦出现问题,有些快递公司便只同意赔偿运费的几倍或拒绝赔偿。同样由于是新兴行业,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都还滞后,面对纠纷,往往最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有的时候邮递的也不是什么大物件,快递费可能还贵过邮件  ,就不想再花钱投保了,但如果是负责任的公司应该尽到提醒消费者的义务,更应该承担因为自己的过失而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任。当然,行业法规也应该尽早出台才行。”曾经多次寄丢快递的胡小姐对目前快递行业的混乱经营  感慨颇多,她认为尽早出台行业法规才是解决之根本。
   
    经典案例
   
    快递变慢递
   
    十五天后仍未收到货品   
    去年中秋节前夕,曾小姐快递了两盒月饼给湖南友人,10月初,曾小姐的朋友只收到一盒月饼。曾小姐马上与快递公司联系,经快递公司证实另外一盒月饼寄丢了。曾小姐要求  赔偿,该快递却只赔偿15元快递费。曾小姐表示,月饼丢了,快递公司居然不用负任何责任。
   
    鲁先生用某航空  快递公司快递了一公斤的塑料制品到天津,商家承诺3天内到天津。但是过了大半个月,快递的商品仍没有到达天津。快递递成了慢递。曾先生多次向该公司查询,该公司却多方推托。
   
    通过佛山12315调解,商家最终做出赔偿申诉人曾小姐一盒月饼并且不收快递费的处理。鲁先生的快递公司也答应尽快处理好问题。
   
    陷阱一   
    虽然名为快递,实际上却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使消费者收到货物,将快递变成了慢递。
   
    专家  支招:对于快递行业的消费陷阱,很多业内人士表示都在逐渐实践中慢慢摸索,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还很难说得清,维权方面也存在较高难度。
   
    关于这方面的申诉,消委会也很难界定消费者的具体损失,只能要求快递公司尽快送达并且向消费者赔礼道歉。
   
    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快递的时候,最好选择讲诚信、售后服务好的大公司,并在合同  中进行较为细致的约定。
   
    陷阱二   
    消费者选择快递公司快递东西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快递公司没有事先说明无法到达,之后却说该处无网点快递无法到达;要消费者自己上门提货;快递商品出了问题,与快递公司联系处理,快递公司以该快递工作人员已辞职不予处理。
   
    专家支招:广大消费者要选择讲诚信、售后服务好的大公司,和快递公司事前的合同约定也十分重要。 即办理快递手续时,要查验合同是否规范,所填货物名称、价格、规格、数量是否清晰,最重要的是,托运贵重物品一定要根据  物品实际价值签订“等额保价”合同,明确违约责任。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