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被称为“猫腻”最多的行业之一。
在佛山市工商局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日前发布的2007年度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通报中,首次直指四大维权难点,其中汽车消费维权难、速递服务维权难位列其中。随着汽车、快递等大宗、新兴消费产品和消费方式走进人们日常生活,投诉体现人们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在此,本报采访业内专家以及消费维权人士给您指出种种消费陷阱,并帮您支招,希望在未来的消费中您可以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能更切实感受到“顾客是上帝”的消费快乐。
维权难之
汽车消费 售后维修最难维权
2007年,佛山市12315接到的消费投诉大金额案件呈增长趋势。涉及1万元以上的案件556件,同比去年增长100%,10万元以上的案件82件,其中主要涉及汽车和商品房等高端消费商品。而在汽车商品投诉中,问题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以及维修服务两项。
据了解,汽车“三包”规定迟迟没有出台,成为去年消费者维权一大瓶颈。此外,当车辆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很难弄清是自身使用不当,还是车辆本身缺陷导致,无法拿出确凿证据。目前的汽车市场上大多数检测机构都是汽车厂家自己设置的,没有相应权威、公平的检测机构,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缺陷无法取得公平的鉴定。
在汽车维修方面,热衷换件,只换不修,偷工减料,漏掉维修保养环节,维修过程不透明等等常见问题也仍然是纠纷焦点,而汽车维修专业性较高,汽车质量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和隐蔽性,所以,一旦产生纠纷,取证很难,消费者想维护自己的权益比较难。
“买车的时候,销售员态度那叫一个好,什么售后‘三包’,什么送维修保养,都不在话下,可当你把车买回家真出了问题,就不知道找谁了。”针对个别汽车售后服务差的问题,顺德区的李先生深有感触。对于维修中遇到的大小问题,大多数市民也都见怪不怪,“希望这个行业尽早健康正规”是所有人的心声。
经典
案例
新车配件 坏了只修不换?
罗先生2005年7月买了27万元的“东风悦达”七座汽车,没多久汽车波箱出现故障,保修三次仍无法正常使用。
罗先生认为该公司曾承诺,汽车享受3年或5万公里“三包”保修。自己的车使用一年多,行驶路程两万公里,而且汽车波箱在多次保修后仍无法使用,达到了更换 的条件,但公司仅同意为其保修。
潘先生2006年11月在禅城区某汽车销售店购买了一辆小汽车。购车一年,汽车却因右前方有异响保修过五次。潘先生要求换车或赔偿1万元 ,遭到商家拒绝。
经过佛山12315调解,商家同意为罗先生的汽车更换波箱。潘先生的车经过全面检修也恢复正常运行,并赠送保养两次。
陷阱一
购买新车而出现的售后服务问题,比如汽车销售店不同意换新的车辆或者零部件,只同意维修等。
专家支招:佛山消委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因为法律的滞后性,消费者最好还是以自身防范为主。首先,应该选择本品牌汽车的4S店或其他规模较大、经营比较规范的维修店进行维修,不要因便宜而选择路边没有资质的修理部维修。其次,在维修以前,要经营者明确故障的部位、维修的内容、所用配件的厂家及所需的费用,并约定如果发生其他异常情况,要增加维修项目和费用的,应该及时通知,得到消费者确认后才能继续修理。
陷阱二
修车时汽修工用旧件、假件以次充好,偷用车主车辆以及故意损坏发动机等。
专家支招:具有10年维修经验的陈鹏师傅表示,维修中种种不合理现象很难避免,消费者能做的就是买车之后,尽可能多地要对自己的车进行了解,大到汽车文化,小到零星配件,并尽可能做到细心,当你把汽车放到维修厂去维修的时候,就要仔细了解维修厂提供的配件,是否为原厂配件,有些也很容易辨识。比如保险杠,如果是副厂件或者旧件在外观上一定会有瑕疵,会有重新喷漆的痕迹而非光亮自然,注意观察还是可以发现的。
陷阱三
喷漆质量不保问题,即旧车喷完漆,当时看着比较好,但用过不久就出现掉色掉皮现象。
专家支招:陈师傅认为,喷漆是维修过程中最难监督的一项。喷漆打腻本来就是一个“伪装”性的工作,任何旧车只要重新喷完漆看 上去都像新车一样,一般的消费者,或者即使是专业人士只凭看漆面也很难辨认真伪,很难分辨好坏。所以说喷漆方面消费者也最容易被欺骗,对此,消费者在喷漆之前一定要检查厂家提供的原料,要看商标是否为合格产品,是否为可信得过的品牌,如果可能尽可能在自己的监督下,让喷漆师傅调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