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内消费者对汽车的认识已经逐渐走向理性,但价格依然是最能触动大家神经的一根弦。按照惯例,每年三四月份,车市都将迎来一波降价潮。而且,降价过程是明降过后暗降又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于是,许多等待许久的消费者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出手。然而这些情形在今年似乎已经不在 ,一些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发现,今年车市不但没有出现“该有”的降价潮,而且大部分车型还出现了价格上涨局面。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际铁矿石、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得汽车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再加上国家的通货紧缩政策,造成厂商和经销商的现金流愈发紧张。预计今年降价步伐会放缓,即使降价幅度也会较往年小。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以比亚迪和海马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开始新一轮降价,而且这些一直号称“利润淡薄”的中低端车型降幅多在5000元左右,其中比亚迪的最高降幅更是高达1万元。为此,一些深信降价永远是“主旋律”的消费者,依然持币待购还在观望。
目前,受国Ⅳ排放标准和年前雨雪天气的影响,北京市场上的车价普遍比年前上涨了近4000元左右。
去年,车市掀起了三次汽车降价潮。其中,发生在3月份的首轮降价潮没有局限于某一价格区间,从经济型车到中档车都被覆盖。5月份之后车市第二轮降价潮,中级车成了重灾区。“金九银十”启幕,第三轮血拼开始。三轮降价潮为2007年的价格走势定了基调,也带来了全年的汽车消费热情。
今年,虽然目前只有比亚迪和海马等自主品牌企业宣布降价,其他厂家由于成本压力还在观望。但多款主力车型换代,捷达、凯越、桑塔纳系列以及爱丽舍等都要在今年推出其新款车型。另外,在4月份前后,被北京现代寄予厚望的换代车型HDC将上市,届时这款车上市后的价格风向标如何将成为市场焦点。
涨价车型
飞度 售价浮动
飞度在春节前优惠幅度大约保持在1.7万元,而春节过后,优惠幅度减少到了3000元以内,有1.2万元到1.5万元的涨幅,而且还出现了大规模的缺货现象。至于涨价的原因,经销商解释为车源紧张,而且今年销售任务冲量已经结束,优惠幅度自然收紧。
●点评:飞度售价上涨因供货不足造成,现在最高优惠幅度也已经超过1万元。
上涨指数:★★
东风标致206 现车紧缺
东风标致206运动型春节后供货非常紧张,优惠幅度仅有1000元,而且只有个别颜色有现车销售,比春节前上涨了8000元到9000元。经销商表示,由于春节期间南方雪灾北京地区现车几乎销售一空,所以造成了售价大幅度上涨。与此同时,206同门兄弟C2的价格也有5000元左右的上扬,优惠幅度控制在1万元左右。
●点评:随着206供货量逐渐增加和部分两厢车上市,价格上涨可能减。
上涨指数:★★★
卡罗拉 个别车型需预订
卡罗拉上市以来价格比较平稳,虽然曾出现加价销售行为,但车价受到厂家限制。今年年初时经销商为了冲量,市场上最高优惠幅度达到了5000元左右,节后则缩水到2000元以内,涨幅在3000元左右。
●点评:目前卡罗拉的优惠幅度在4000元左右,但车型供货情况不是很好,个别车型需要预订,预计后期在厂家的控制下小幅涨价可能性较大。
上涨指数:★★★★
新东风标致307 厂家严格限价
新307在春节后一度取消优惠,按照指导价销售,涨幅达到了5000元至6000元。4S店内销售人员介绍,307的涨价一方面出于运输体系中断,货源比较紧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两厢307即将正式上市销售,厂家对三厢307的价格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所以暂时取消了所有针对新307的优惠幅度。
●点评:目前新307优惠幅度在厂家限制下基本保持在2500元,供货情况还不是很好,个别颜色配置车型仍然没有现车,预计后期涨价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不排除个别车型售价小幅上扬的可能。
上涨指数:★★★
领驭 1.8T自动挡现车少
领驭在去年年底前优惠一度达1.3万元以上,但随后受到厂家控制优惠幅度逐步减少,春节前优惠大约维持在5000元左右,而春节期间经销商突然将全系车型优惠取消,造成了大约5000元涨幅,而且多款车型处于无货状态。
●点评:目前领驭供货情况已经好转,但1.8T自动挡车型现车仍然很少,优惠幅度也只有最多1000元左右。2.0L车型则有了6000元左右的优惠。1.8T手动豪华型现车较多,上周优惠幅度达1.8万元。
上涨指数:★★★
思域 最高优惠超1.4万元
思域在今年初一度有超过1.8万元优惠,春节期间经销商突然将思域中低配车型的优惠取消,最高涨幅达到1.7万元,最高配车型的优惠额度也下降了8000元左右。经销商表示,南方的雪灾造成运输体系中断,4S店内甚至出现无车可卖的情况。
●点评:目前思域全系优惠幅度已经恢复到1.4万元以上,车型供货情况比较好,除个别颜色配置车型外基本保证有现车供应。
上涨指数:★★
降价车型
福美来 全系最高降8000元
2月28日,海马汽车对福美来全系车型降价,最大降幅8000元。这也是新一代福美来上市1年半以来首次官方降价。其中福美来1.6L自动豪华型降幅达到8000元,由11.48万元降为10.68万元;福美来1.6L自动舒适型售价由10.68万元降为9.98万元,降幅达到7000元,这也让其成为“新三样”中首款进入9万元价格区间的自动挡车型;福美来1.6L手动豪华型和1.6L手动舒适型有5000元优惠,售价由此前的9.98万元和8.98万元分别降为9.48万元和8.48万元。
●点评:刚刚降价,短期内福美来价格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考虑到福美来所处8万至12万元价格区间内车型众多,竞争激烈,今年福美来价格继续下降依然有很大的可能。
降价指数:★★★★
两厢赛拉图 国Ⅲ车型优惠9000元
东风悦达起亚两厢赛拉图1月16日上市,售价为9.18万—11.68万元。两厢赛拉图在上市的第二天就出现了5000元的价格下浮。在北京市场,目前两厢赛拉图优惠幅度又有所增加,全系车型均优惠9000元。其中1.6L手动标准型和1.6L手动豪华型价格分别由9.18万元和10.58万元降为8.28万元和9.68万元,1.6L自动豪华型价格也由11.68万元降为10.78万元。
两厢赛拉图此次大规模降价主要受北京地区排放标准升级影响,东风悦达起亚4S店销售人员介绍,目前在售的两厢赛拉图均为国Ⅲ车型。
●点评:各4S店将会引进国Ⅳ排放标准的两厢赛拉图,预计相应的优惠幅度将会有所减少。
降价指数:★★★
马自达3 2.0L全系降价5000元
1月份,长安马自达宣布马自达3 2.0L全系降价5000元,这次降价涉及4款车,分别是2.0手动标准型、2.0自动标准型、2.0手动豪华型和2.0自动豪华型。调整后,这4款车的价格分别是13.48万元、14.48万元、15.48万元、16.58万元。
马自达3此次降价主要是转网销售,按此前协议规定,今年1月1日后马自达3将正式转至长安马自达销售网络,一汽马自达的经销店在售完马自达3的库存后,将不再销售马自达3,而转卖进口两厢马自达3。因此本次降价优惠仅限于长安马自达网络中销售的马自达3,一汽马自达网络中的马自达3不在降价范围内。
●点评:目前马自达3网络建设并没有规划中的那么顺利,而马自达3面临的竞争对手众多,卡罗拉等车型持续热销,马自达3想要从市场中突围而出,恐怕依然还要期望下一次价格下调。
降价指数:★★★★★
比亚迪F3 1.8L旗舰型优惠1万元
比亚迪宣布对F3部分车型实行价格优惠,其中F3 1.8L旗舰型市场售价由原来的10.58万元优惠至9.58万元,优惠幅度达到1万元, F3白金版驾驭型也有6000元优惠,售价由此前6.68万元优惠至6.08万元,而F3系列车型中F3白金版豪华型和实用型则没有优惠。
比亚迪此次优惠促销活动和即将上市的F6密不可分,主要是为新车型F6腾出价格空间。F3 1.8L旗舰型价格优惠后,能够与F6形成一个较好的梯度层次。再加上4月份即将上市的F1和稍晚上市的F8,比亚迪汽车将在价格体系上形成一个递进梯度。
●点评:目前自主品牌在市场上常用武器依然是价格战,随着合资品牌汽车价格不断下探,中低端车型的价格也在不断被压缩,此次F3部分车型降价不能掩盖市场激烈竞争的现实。
降价指数:★★★★
经销商认为整体降价趋势将放缓
自去年汽车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后,汽车市场整体价格尚无明显变化,不过优惠幅度有所减小。多数经销商认为,今年将很难再度出现去年大规模官方降价的局面,但整体价格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原材料价格上涨,至多只是减缓下降步伐,而不可能逆转。
不同品牌的利润空间不同,消化成本的能力是不同的。中高端品牌以及豪华品牌的终端价格受到的影响将很小,而一些低端品牌面临的成本压力将会更大,优惠减小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对于2008年的北京汽车市场,成本上涨并不是影响终端销售的最主要因素,奥运会限行,单双号以及地铁线路开通等带来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频繁官方降价可能性减小
●中瑞辰奇瑞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张静
目前奇瑞品牌在京的市场价格并无明显变化,部分优惠的减小也是每年春节后的惯例。
面对原材料等成本价格上涨,厂家肯定会通过多种途径来努力内部消化。原材料成本仅是汽车成本的一方面,随着产能增加,汽车生产效率提高,整车成本仍呈下降趋势。
当然,厂家肯定会严格控制终端市场价格,价格战会减少,优惠幅度也会降低,但没有必要涨价。奇瑞去年7月起就开始明确了稳定价格的策略,因而今年价格将保持平稳。
事实上,通货紧缩对于奇瑞的终端销售影响将不大,因为奇瑞大部分属于低端车型,消费者大多数以现金购车为主,信贷需求不大。
中高端品牌抗风险能力强
●广州本田立水桥店总经理史辉
目前,广本经销商的进货价格和销售价格都还没有变化,厂家也没有给出进货价将上涨或者优惠幅度必须减少的通知。事实上,成本上涨影响的主要是厂商,且更多是对整体汽车行业的影响。
每个厂家对于成本上涨的应对能力不同,一些低端品牌和新兴品牌本身利润空间小,因而厂家的压力会很大。而对于中高端品牌以及老品牌而言,本身利润空间很大,技术和营销上也较成熟,厂家消化成本的能力是较强的。广州本田多数车型都已投产很长时间,利润空间相对是较高的,因而受到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是较强的。
维修服务价格不会轻易上调
●上海通用国生雪佛兰店销售经理张春涛
至今我们并未接到厂家关于进货价格调整的通知,市场价格也没有明显回升。上海通用内部成本消化能力很强,因而成本上涨对终端销售价格的影响很小。
我做过5年的上海通用品牌的销售,还没有遇到过厂家因成本问题而上调价格的情况。原材料价格上涨,厂家会通过多种形式在生产和运输环节来消化,到销售环节则不会有多少影响了。除整车价格外,经销商的维修备件,工时费等服务价格的制定和修改都是要由相关部门来审批,也要与整体的价格水平保持一致,不可能随意改动。从今年情况来看,价格明显回升的可能性不大,但经销商的优惠幅度以及优惠频率可能会有所减少。
厂家将加强对终端价格监管
●亚之杰伯乐一汽大众店总经理谷亚雷
就一汽大众品牌而言,目前市场价格已经有明显回升,很多节前优惠促销的形式都取消了。在去年这个时候,很多厂家都陆续宣布官方降价,而今年则毫无动静。可以预计,汽车生产成本的增加,肯定将对价格产生影响,频繁降价局面将很难再现,厂家也将制定更严格的措施来稳定价格。
目前,一汽大众经销商的进货价格还没有变化。汽车原材料价格的提升主要影响的还是生产环节。
贷款利率提高对于汽车流通行业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汽车贸易很灵活,获取现金形式很多,不一定通过银行。
关键在于厂家如何应对
●东风雪铁龙龙运店总经理张开诚
目前东风雪铁龙的经销商的进货价格没有变化,市场价格也没有明显回升。今后价格是否受生产成本上涨的影响,关键看厂家如何应对,如何消化成本压力。
事实上,成本上涨对于终端销售影响是有限的。而对终端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就看厂家对于成本上涨将采取怎样的策略。
东风雪铁龙品牌今年要推出多款全新车型,整体销量目标也有提升,但每家4S店今年任务量则有所下降。目前暂时无法预计今年价格有怎样的趋势,不过优惠幅度减小的可能性很大。
是否涨价要看市场情况
●某上海大众品牌一级经销商
目前,上海大众经销商的进货价格并无变化,厂家也未给出可能提价的信号。从未来一段时期来看,市场价格还将继续每年一贯的走势,主要还是受销售淡季和旺季的影响。
就厂家而言,原材料价格上涨肯定会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但是否提高销售价格还要考虑其他竞争品牌的价格策略,以及市场整体水平。除成本压力外,今年货币紧缩的政策对上海大众品牌的销售也不会有明显影响。不同经销商的资金渠道和周转能力是不同的,直接向银行贷款的并不多。
部分车企酝酿涨价
厂家从源头压缩成本,长期内可能提高售价
虽然众多厂家都面临严重的窘境,但当面对记者提出的“成本上涨是否会影响车价和企业运营状况”这一问题时,各汽车制造商均显得异常谨慎,不少企业代表甚至不愿就此问题进行表态。而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则认为,今年国内汽车工业在原材料价格、宏观经济政策、管理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除此之外,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新国Ⅳ排放标准实施等因素所带来的新挑战更是让汽车企业的成本压力倍增。
在车价、销量、利润三者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中,制造商总体持乐观谨慎态度,即使去年在成本上涨和竞争加剧中步履艰辛,也没有宣告涨价,有所亏损的企业也没表示已经抵抗不住成本压力。
同时也有企业表示,如果这种成本上涨的趋势进一步持续,企业不排除涨价的可能。在众多汽车厂家之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自主品牌车型,“因为近年来,低价一直是自主品牌车型热卖的首要法宝。而在成本飞涨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厂商只有三条路可走:涨价、限产、停产。”分析人士指出。
一汽丰田
通过优化流程解决矛盾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松井秀司表示,一汽丰田将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降低成本以保持价格的稳定。他表示,从每周监测的竞争厂家市场价格来看,去年12月之后很多车型的优惠幅度在减少。
“对于一汽丰田来说,我们的确感觉到在材料、劳务和燃料等方面成本上升的压力非常大,但是汽车的价格并不是完全由成本决定的,而是要根据市场的接受程度来制订的,消费者对于汽车价格的预期是一定的甚至越来越低,但我们的成本却一直在上升。”他表示,一汽丰田不会通过减少配置来降低成本,而是要通过工厂优化流程等方法来降低成本。“比如,提高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降低材料费、人工费和运输费等等。”
吉利
长期考虑不排除涨价可能
吉利副总裁王自亮表示,目前感觉到的压力主要来自钢铁成本的上升。另外,新的《劳动法》颁布后,劳务成本也有所上升。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吉利暂时还没有涨价的计划,“但也没有降价的计划,否则成本上升的压力消化不了,”他表示,吉利将通过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行政成本等方法来节约成本,“比如,钢材的使用上,这样用和那样用会存在成本的差异,我们现在就必须更加精打细算”。但他表示,如果汽车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也不排除车型涨价的可能。
华晨
精简架构整合成本
华晨汽车公关部负责人表示,企业内部已经在精简架构整合成本,1月份公关部跟品牌部合并,接下去也将会有进一步的人员架构调整以应对造车成本的上涨。
“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企业来讲压力比较大,而且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利润微薄,考验会更大一些,我们在采购环节和单车能源消耗环节上都尽最大的努力降低成本”,短期内华晨还能承担原材料上涨造成的成本增加,但长期看要视整个大环境而定,如果原材料仍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华晨不排除提高单车销售价格来维持企业生存。
长城
从配套源头上压缩生产成本
长城汽车公司宣传部部长商玉贵表示,长城厂家方面减少利润已有直接体现,长城目前采取五项措施应对成本上涨,长城将从自我配套的源头上做起,全面压缩生产成本,同时在其他生产和运输环节都全面贯彻精益管理的理念。
商玉贵表示,长城汽车已经在跟钢铁供应商宝钢洽谈,争取达成更低的协议价。“我们推出新的产品将增加配置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选择油耗更低的发动机,通过提升汽车性价比应对钢铁价格的上涨。”
■ 专家观点 原材料和政策导致汽车涨价
在采访中,业内专家对于今年的车价走势普遍看“涨”。主要表现将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车价直接上涨;二是整体降幅逐渐减缓,出现相对涨价,这种形式出现的可能性最大;三是厂家可能通过减配的形式暗箱涨价。中低端车型上体现这种涨价趋势的可能性更大。
专家们认为,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原材料和国家金融政策的影响。决定汽车产品生产成本的三大因素:石油化工、钢铁和橡胶都在涨价,再加上国家的通货紧缩政策,造成经销商的现金流愈发紧张。此外,国家在环保政策方面的细化要求,也将导致汽车成本的上涨。
中高档车型价格将继续走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经济发展研究分会副秘书长韩广
二三月份汽车价格一般都有所下降,在汽车市场也有“新春第一降”的说法,但是今年并未出现大规模降价的情况。汽车价格整体走低的趋势将不会发生变化,但是降幅会逐渐减缓。
今年年初部分车型价格出现不降反升的趋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受到宏观环境大背景的影响,CPI连续上涨,多次达到历史新高,而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也不断增强,而国际市场上铁矿石等汽车生产原材料进口价格也持续走高,直接增加了生产汽车的成本。第二个原因是汽车市场价格已经连续多年下降,汽车价格也接近真实价格,利润率已经很低,目前的降价空间已经非常小。第三个原因是目前上市新车型较多,新车上市受到消费者追捧,价格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短期内大规模降价的可能性较小。
价格整体走低趋势不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
汽车市场价格整体走低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尽管CPI及原材料上涨将会对汽车成本产生影响,但是中国汽车工业较国外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汽车产业产能尚未释放出来,同时很多生产线投入生产时间较短,多数车型成本中都含有这些固定投入的折旧费用,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折旧费用摊薄,单车成本也会有所下降。
此外,国内汽车制造工艺不断提高以及工人技术不断熟练,从这些成本因素和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来看,单车成本也将有所降低,这些都为汽车价格下降提供了可能。
价格将趋于稳定
●北京市场协会副秘书长吴刚
面对CPI及原材料涨势,北京市场协会副秘书长吴刚对今年汽车市场价格持较为保守的态度,吴刚认为今年汽车市场的价格将趋于稳定。
吴刚认为汽车价格将由市场决定,最终是由消费者的市场购买力决定,针对今年部分车型价格出现不降反升的现象,如果这种形势持续,消费者很有可能放弃购买计划。
同时由于新车上市都是厂商早已安排的计划,价格安排也是经过多次认证和计算,而CPI及原材料的上涨将难以影响这些计划,因此价格上涨的可能不大。
吴刚同时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的产品非常多,同一价格区间产品非常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众多,市场竞争也导致汽车价格已经多年持续走低,降价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汽车市场的降价空间也不断减少,加上受到CPI及原材料上涨的影响,吴刚预测今年汽车市场的价格将趋于稳定,价格大幅上涨和下降的现象将很难出现。
厂家可能通过调配应对涨价压力
●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
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表示,目前车价受成本上涨压力日益增大,“这上涨,对工厂的影响更大,但厂家又陷入不敢贸然涨价缓解压力的矛盾之中。”贾新光分析,因为国内消费者对价格还是非常敏感的,一旦涨价销量必定受影响。他预计,成本所带来的压力短期内还将继续,因此从整体上说车价可能会上涨一点,涨幅将在1000—3000元之内。
贾新光特别指出,在供应商提高价格的背景下,为了缓解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厂家在不会直观涨价的基础上,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减配、调配,或者推年度车的形式”来应对涨价压力。
除了成本的压力之外,贾新光表示持续走高的CPI和国家金融政策也会对汽车价格产生深远影响,因为伴随着利率的上涨,制造商和经销商贷款的成本增大。“此外,在全球金融环境的影响下,最起码中国的汽车出口将会深受影响。”
■ 车主观点 购车计划不受涨价影响
面对年后车市价格部分上涨,车主们显得较为冷静,多数车主表示不会影响他们的购车意向,同时认为车市整体下降这个趋势也不会发生改变。
二三月份并非传统的购车旺季,然而多款新车上市也给北京汽车市场带来了人气,记者走访4S店发现,看车购车的人依然不少,一些车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已安排好了购车计划,并不会受目前车市影响,而另外一些车主则表示,自己看中的车型价格有所上升,会考虑暂缓购车计划,毕竟已经等待了数月,不在意再等待一段时间。
目前车市的价格并未影响车主的购车意向,不少车主认为中级车市场依然存在降价的空间,而十万元级别的车型竞争激烈,价格也存在进一步走低的可能,部分车主目前处于观望态度,表示要看一看市场行情,等待合适的购车时机。
然而在采访车主过程中,记者发现影响车主购车意向的主要因素在于CPI的上涨,受此影响,消费者日常支出有所增加,从而影响到了不少车主的购车力,而那些拥有经济基础的消费者则对这点的担忧较小。
减少不必要用车
“购车主要用于日常代步,但CPI上涨导致用车成本增加,以后可能会减少自驾游等非工作需要的用车。”有意购买进口两厢马3的张小姐表示,她关注两厢车已有几个月,目前已决定下订单购买两厢马3最低配13.98万那款,将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首付50%约6.9万元左右,分5年付清,每月平均支出1500元左右,基本不会有太大压力。
择车更注重养车成本
准备给单位购车的刘先生表示,CPI上涨会使后期养车成本增大,但对个人和单位购车而言,基本不会放弃原来的购车计划,可能会在选择具体哪款车的时候更偏重考虑实际使用成本。就单位而言,车的价格以及用车成本问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考虑选择哪款车型更能代表企业形象,CPI上涨并不会直接影响单位购车计划。如果自己购车,将更多考虑到价格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