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路漫漫 自主品牌淘汰赛进入读秒阶段

来源:南方日报

     但对于汽车大集团来说,不上马自主品牌汽车并将其干好,已经说不过去。“没有合资,没有广汽今天,没有自主品牌,广汽没有未来。”在吴松看来,“一个世界500强企业不能没有自己的品牌,对于广汽集团来讲做自主品牌是战略,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也是一样。有自己品牌就已经收回一大堆东西,无形资产收回非常多,是成为被人尊敬企业的重要因素。”

    火拼正向开发

    对于汽车业这种长线投资来说,需要真金白银的巨额研发投入,不是谁都能玩得动的生意。

    也因为如此,许多自主品牌车企从一开始就采取逆向开发的模式,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也不乏成功的产品案例,更支撑了一批企业在早期的粗放式生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构建自身有竞争力的研发体系,着力开展正向研发,已经成为自主品牌车企不能回避的正道。

    自主品牌领域多年的销量冠军奇瑞汽车,至今成立已经16年。有意思的是,在第一阶段的粗放式生长中,奇瑞反而能够实现可观的利润,但随着市场环境的转变,企业也更多投入研发和产能扩张,奇瑞的收益情况反而日益低迷,并高度依赖来自政府的补贴。这正显示自主品牌生存的路径已经在收窄。即使如此,奇瑞依然大手笔投资构建正向研发体系,着力于夯实技术根基。因为以往的捷径已经走不通,必须踏实走正道。吉利汽车、比亚迪等近年来的转型,也是着力于做事技术和产品根基,告别粗放式生长。

    翻开汽车上市公司的财报表,可见各家企业近年来在研发投入上的耗资之大。2012年,广汽集团研发支出合计11.26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高达8.69%。据介绍,去年广汽集团加大对自主产品开发力度,推进多个整车、动力总成开发项目及其他先导性研究项目,累计就投入约9.5亿元。

    长安轿车项目至今亏损7年。长安汽车副总裁朱华荣介绍,“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巨额研发费用分摊,这是所有正向开发汽车企业必须要经历的阶段。”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此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长安汽车每年将4.5%的营业收入投入研发。长安汽车2012年财报显示,当年发生研究开发项目支出16.94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75%,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1.63亿元,开发阶段支出5.31亿元。2011年,长安汽车发生研究开发项目支出16.11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07%,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1.89亿元,开发阶段支出4.22亿元。

    大集团自主品牌项目目前仍出于积累期,巨大的研发投入并不能立即带来市场回报。实际上,近两年主要内资推出多款很有竞争力的产品,但在轿车领域,10万元的价格仍然是一个重要门槛。中级车产品一般不敢贸然大幅突破10万元的“天花板”。不能形成品牌溢价仍将长期影响自主品牌车企的收益。

    广汽传祺即将推出的首款中级轿车GA3,厂家定价为7.58万元至11.98万元。据吴松介绍,广汽为开发A级车平台耗资10亿元,但为保持传祺GA3的成本优势,这笔平台开发投资一分钱也没有计入传祺GA3的成本之中。“如果抄别人的车就用不了这么多钱,但传祺毕竟是全新品牌,需要有DNA,让普通顾客信得过。这个平台将能衍生至少6款车型,因此花的钱是值得的。”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