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完成目标的27家企业中,大部分为自主品牌企业。如四川汽车、丹东黄海、山西成功等企业,由于品类不完善、销量较低,实际油耗都超过目标油耗值10%以上,完成目标油耗压力大。此外,一汽、广汽乘用车、北汽等企业的油耗也偏高。
自主品牌企业中也有一些油耗目标完成情况不错,比如比亚迪、吉利、东南汽车、海马、长城等企业,都超额实现了2014年的油耗目标。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虽然当前业务以高油耗的SUV车型为主,但在油耗控制上做得十分出色。
与国产乘用车企业相比,进口乘用车油耗压力也不小。根据公告的统计,能够达到2015年油耗6.9升/100公里要求的企业已不在少数,但结果显示差距最 小的铃木(中国)2014年度实际油耗为7.46升/100公里。从各企业油耗情况看,进口乘用车油耗分化严重,既有像阿斯顿马丁、法拉利、迈凯轮等超豪 华品牌,油耗超过10升/100公里,未能完成2014年度油耗目标;也有奔驰、宝马、丰田、沃尔沃这样的主流进口乘用车企业,油耗在9升/100公里以 下,顺利完成2014年度油耗目标;还有一些进口乘用车企业,像日产、本田、克莱斯勒、通用等,虽油耗不像超豪华品牌那么高,但仍未实现2014年的油耗 目标。
未来油耗压力更加严峻
去年10月,工信部等下发《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明确对不达标企业将采取公开通报、限制新产品《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申 报、限制扩大生产能力投资以及加强海关通关审核、进口检验、生产一致性核查等管理措施。对于不达标企业,工信部将暂停新产品《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申 报和扩大乘用车生产能力的投资项目。
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我国第三阶段油耗限值标准已于今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所有乘用车企业今年的平均油耗值要控制在6.9升/100公里以内。工业和信 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副处长佘伟珍曾表示,为实现2020年当年生产乘用车平均油耗降低至5.0升/100公里,工信部为企业每年设定的目标由松至 紧,2016~2019年当年生产乘用车平均油耗目标分别是每百公里6.9升、6.7升、6.4升、6升、5.5升。她坦言,后续压力可能更大。
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曾表示,今年6.9升/100公里的平均油耗限值,对已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以及导入新动力技术的部分车企来说难 度并不太大,最难的是2020年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0升/100公里,假如车企没有布局新能源车,届时单靠传统燃油车基本上是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
根据工信部的规划,第四阶段油耗限值标准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两项强制性国 家标准显示,第四阶段标准将沿用第三阶段标准采用的“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评价体系,其适用范围在第三阶段汽、柴油车的基础 上,将增加对天然气、新能源(含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考核。
面对越发严苛的油耗标准,一些企业早已开始了新能源布局。比如一直在新能源领域坚守的比亚迪,北汽、长安、上汽也不断加码新能源建设。其实,不仅是自主品牌企业,为实现油耗目标,所有企业都需要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和先进节能技术应用上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