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正式联网运行,这标志着全国ETC联网迈出了第一步。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公路收费方式,以提升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2010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的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ETC联网示范工程顺利完成,成功突破地域限制,在区域内实现了一卡通行。
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开通了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用户总数突破600万。
交通运输部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国联网。届时,ETC用户行驶高速公路时将可实现一卡通行全国。
据了解,五省市已建成ETC专用通道近1600条、用户180万。
随着用户量的增加,ETC系统缓解拥堵的效果更为明显。车辆在收费站区无需停车交费,避免了车辆怠速和多次加减速控制,明显降低了车辆油耗与排放。
根据相关专业机构测算,每一万次ETC交易将节省约314升燃油消耗,并减少约55千克各类污染物的排放。2013年6月,北京市ETC系统的碳减排效益作为国内首个交通领域自愿减排项目,经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并完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