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决定国内车价 持续降价成必然趋势

来源:新京报


  虽然影响汽车价格的因素众多,但首当其冲的依然是供求关系,这也是影响汽车价格的最核心因素。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汽车市场上,依然是供大于求,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一直存在。

 

  降价是一种必然趋势

  徐长明表示,虽然今年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但由于这种供求关系一直是不对等的,因此汽车价格下降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多年发展中一直存在的。”

  他指出,从2004年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呈现出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预计今年增幅依然在20%以上,国产汽车产销量将突破880万辆。在这种快速增长态势下,许多跨国公司都把中国当做他们在全球竞争中最重要的战略市场,同时引进更多的全球车型。

  “由于更多的品牌参与了竞争,使得单一品牌车型的销量在某个细分市场会下降。”徐长明认为,正是因为市场竞争的激烈变化,汽车价格才会逐渐归于合理位置。

  加价销售是供求失衡所致

  “这也是北京市场为什么会比全国其他地方车价更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经销商向记者表示,供求关系影响车价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加价销售”。“比如说凯美瑞,刚推出市场的时候加价数万元,而到现在却有了部分优惠,这就是供求关系在起作用。”该经销商认为,一般来说,每款车型在刚上市时,因为供应量很少,因而其在市场当中数量也会很少,,这时又往往遇上厂家在公关、促销等方面做得很足,可以把消费者的胃口吊起来,从而使得供求双方发生不平衡,求大于供,因此出现价格往上攀的趋势。而随着车型逐渐老化,市场需求不再旺盛,车价自然就跟着不断下降。

  产能过剩影响车价

  “另外,产能的盲目扩张并释放,也会导致供严重大于求,从而价格也一轮轮地往下掉。”该经销商认为,2004年的“车市滑铁卢”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而消费者在面对不稳定的价格时,又更容易持币待购,车卖不出去,供更大于求,市场出现恶性循环。

  “从全球情况来看,产量占产能的2/3是正常的,能达到70%就很好,而如果能超过75%那就能赚大钱。”徐长明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汽车厂家的产能利用率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为此,发改委就认为,目前国内汽车产能存在过剩并且造成汽车价格下降。同时,“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将推动汽车价格继续下降。”发改委预计,进入三季度后,受供给增加、淡季降价促销等因素影响,汽车价格再次呈下降走势。

  汽车零配件将涨价

  有经销商在接受采访时提醒说,部分企业为了谋取更高额的利润,或者转嫁成本,有可能会把这种成本上涨的压力传导到汽车后市场上。“比如零配件价格,维修成本等等,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是消费者不注意的。”经销商认为,无形中就让消费者背负了这种压力。

  经销商分析认为,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原因是目前在市场上零配件价格并没有一个合理价格。往往是品牌不同价格自然不同,而就算品牌相同维修点不同价格也不同,甚至相同品牌相同的维修点在不同的季节,价格也会不一样。“消费者很难弄清楚合理价格是多少”。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