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到期+恐慌性消费 年底车市供不应求

来源:南方日报

    几天前,当王先生接到东风日产专营店销售顾问电话时,当场被“雷”倒。

    销售顾问告诉王先生,他们昨天已谈好的骐达现金优惠8000元,附送多项装潢的条件,由于没有签订合同,已不能兑现。据了解,东风日产厂家鼓励广州经销商从本月起,全面回收TIDDA的优惠,目前优惠已缩减至5000元,相当于一夜之间车价“猛涨”3000元。

    来自市面的种种迹象显示,广州车展之后,一波非常突兀的年底“涨价潮”已经涌来,多款热销车型集体回收优惠幅度。与此同时,年底私人购车热潮如期而至,不但丝毫不受优惠缩水的影响,反而越贵越要入市,越缺车越要订车。

    可以这么说,年底车市的这种最后疯狂,恍如蚁群倾巢而出。难道市场将要变天?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恐慌性消费”已成为年底车市冲高的主推动力。而在背后,亦隐现着政策的身影。本周三,汽车刺激政策终于落下了“第二只靴子”。

    -调查

    现象一:年底车市骤现“涨价潮”

    车价是在11月底广州车展之后悄然走高的。

    李先生在广州车展上看中了大众Tiguan高配版,当时售价41.8万元,但与李先生之前了解到的40.8万元售价,已高出了1万元。李先生认为仍有降价空间,准备与经销商软磨一下。当李先生前几天再回销售展厅后,却发现这款车的价格再次提升了2万元,达到43.8万元,而且同样需在明年3月份交车。不仅如此,该店甲壳虫、途锐等车型的成交价也纷纷提升了2万-3万元。记者走访宝马、雷克萨斯、、斯巴鲁等经销商,也同样证实了大部分车型在广州车展后,价格进行了回调。

    不仅进口车如此,国产乘用车的“涨价潮”也汹涌而至。记者从某北京现代经销商了解到,2010款换芯悦动现已抵店,但经销商并不积极推荐,因为他们正忙于老款悦动最后的清仓促销。但所谓的8000元清仓价,比之前悦动最高1万元的优惠已悄然缩水了2000元;而另一款两厢中级车i30,本月开始优惠幅度也从5000元现金缩减至3000元。在大众经销店,朗逸、新宝来的优惠幅度也从5000元减少至3000元礼包,包括防爆膜、地毯、挡泥板、方向盘锁等装潢。在广州市场上,思域全系优惠进一步收缩2000元,目前最高现金优惠仅6000元,其中思域1.8LXi经典版仅优惠3000元。

    记者了解到,今年车市的红火,使得大部分车厂和经销商在11月底,甚至更早时间,已完成了全年销量任务,无冲量压力的经销商自然希望获得更多利润。“四川、浙江等区域,福克斯[综述 图片 论坛]、蒙迪欧-致胜的优惠仅3000元,而广州市场的最高优惠已上升到1.6万元,10月份我店已完成了全年销量任务,价格回收再自然不过了!”广州福恒店市场部周小姐说。目前福克斯、蒙迪欧-致胜优惠空间分别回调了2000元。

 

    现象二:“越没车,越要提前打算”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车市“涨价潮”的另一个侧面是“车荒潮”。

    今年“车荒潮”异常突出,缺货现象从三四月持续到年尾,无意间已形成了“饥饿疗法”。东神东泰店销售姚经理曾经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工作重心已从如何提升展厅成交量转变成如何从车厂争取到资源,解决客户的投诉。

    今年,由于供求关系发生改变,购车中的主导权被车厂或经销商夺回。“车荒潮”不仅是区域现象,更是全国现象;货源不足不只出现在合资品牌,也同样出现于自主品牌;供不应求不再是短期问题,已成为困扰车厂全年的焦点。

    在“车荒潮”的刺激下,消费者开始意识到“一车难求”的客观事实。“越没车,越要提前打算”,这种消费心理得以蔓延。为了成为有车一族,购车消费者开始掀起了“排队热”。在热门的SUV市场,加价现象更蔚然成风。目前昂克雷不接受订单,加6万提现车;奥迪Q5加价金额已上升至8万元。国产SUV市场,虽然大多数经销商承诺不加价,但实际情况却是,消费者为了提现车,往往自觉购买已装潢万元附件的展示车。

    另一方面,经销商似乎摸透了消费者“越贵越要入市”的心理。记者在广州市场走访时了解到一个典型案例:今年7月,经销商自发将新君威[综述 图片 论坛]价格优惠放大至5000元,但价格下降后,销售情况反而并不理想。20天后,厂家开始严格监控经销商零售价格,勒令收回全部现金优惠,违规者处以重罚。同时,对新君威统一进行3000元大礼包促销,反而取得意想不到的销售佳绩,并持续至年尾。

    这就是市场恐慌性消费的现象。当货源充足、降价促销时,消费者反而变得格外冷静,持币待购;当供不应求、价格坚挺时,消费者却开始头脑发热,形成恐慌心理,不断刺激购买欲望。

    -结论

    趋势一:“1.6升抢购风”还能吹多久?

    所谓无风不起浪。在年底车市恐慌性消费的深层成因到底来自哪里?

    回望今年车市强劲复苏的过程,“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显然是一根贯穿始终的红线。正是这项政策的及时启动,鼓动了市场信心,让此前许多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以及潜在消费者,纷纷入市。车购税减半结合“汽车下乡”政策,更有力启动了二三线市场,潜力巨大的内需被启发。去年底集体失判的车商,仓促间难以及时调整产能,造成了“车荒潮”,造成车价的稳中带涨。而年底车市的恐慌性消费,仍然可以归结到政策———那就是车购税减半是否延期,直到周三才一锤定音:继续延续到2010年底,但购置税已经从5%涨至7.5%。

    “毕竟到手的东西才最保险!”在近日的采访中,在赛马[综述 图片 论坛]场汽车城正办理新车上牌手续的冯小姐,一脸严肃地告诫记者。对于目前普遍优惠在3000元以内的中级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可节省5000元费用,大多数购车者不愿承担失去政策优惠的风险,才纷纷在年底前入市。

    从东风日产近日的一个承诺,更可以窥见市场对车购税优惠政策取消的恐慌性程度。记者了解到,目前,东风日产TIDDA货源仍然非常紧张,等待周期在2个月以上,本月的订单肯定在明年才能实现交付,对于为购置税减征政策是否延续而苦恼的消费者,东风日产近日作出承诺,如果因为到货周期较长,而明年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取消,由此对购车者造成的损失,厂家将进行弥补。

    这种承诺,显示出厂家稳定消费群的用心,也正是今年“政策市”和年底车市恐慌性消费的一道背影。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11月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为72.33万辆,其中1.6升及以下轿车销售53.42万辆,均创出历史新高,产销增长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品种。“这反映了在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前消费者表现出的担心。”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说,预计该类车型12月仍将会有良好表现。统计数据还显示,1.6升及以下乘用车1-11月累计销量,对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贡献度达到85%,多数品种出现一车难求的局面。据中汽协推算,政策因素拉动增长达260万辆左右。

    正是担心这种对政策不定的恐慌性心理引起市场出现大波动,中汽协此前提议,政策应该尽快明确。周三,购置税新政正式敲定延续,但提高了2.5个百分点。这也注定将令年底车市继续刮起新一轮的“1.6升抢购风”。从政策层面预计,市场恐慌性消费要到明年1月1日起才能得以缓解。

 

    趋势二:“恐慌性消费”是否将持续上演?

    今年作为车市第二轮增长期的元年,有很多的特殊性在往后将无法复制,明年车市很难再走出超过30个百分点这样火爆的行情。据全国乘联会秘书长饶达预计,从2010年到2012年,市场的增幅会逐年减小。

    另一方面则是汽车产量在往后几年将大幅扩大,市场可望在明年重新进入供需平衡期。今年汽车市场强劲复苏,造成乘用车行业70%以上的企业产能缺口大,产能扩张因此成为众多厂家的必然选择。今年以来长安汽车、比亚迪等多家本土车企大幅扩产,福特、大众等国际车商也纷纷扩展在华产能。有数据显示,按照目前国内十几家主流车企的扩产增产计划,预计在2010年,国内14家主流车企的总产能将达到1580万辆。明年车市如果能继续冲高,则产能过剩问题暂时不会出现,供求关系仍将处于紧张状态。

    但据汽车业专家贾新光分析,如果到2015年,每年汽车需求量达到2000万辆。按照已经公布的计划,通用和大众都将在中国销售200万辆,现代-起亚集团大约150万辆,丰田、日产、本田、福特集团等各自大约是100万辆,还有其他的外资品牌,加起来大约是1000万辆。国内自主品牌厂家拥有另外1000万辆销量。但按目前趋势看,国内11个自主企业的产能都可能扩张到100万辆以上,甚至200万辆。因此未来产能过剩对外资企业而言基本上不存在,而对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就非常严重。

    从这种大的趋势研判,车市“恐慌性消费”或者将成为2009年的“绝景”。从长远来看,随着路桥费等限制性条款的取消、汽车消费环境的改善,国内车价也仍有大幅下降的空间。而汽车业干预政策最终必定要完全退出,二手车市场将加快发展,这些都将抑制像今年这样对新车的恐慌性消费。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