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试驾奥迪A6 3.0 TDI Quattro

来源:Ucar

      A63.0TDI這款車,要交代的故事不能太少。身為Audi日籍首席設計師和田智,最具開創性的革新作品,2004年日內瓦車展的問世大改款A6,顛覆傳統設計的盾形水箱罩,在當時,堪稱大破大立與頗具爭議性的前衛手法。然而,3年過去了,事實證明,盾形水箱罩已引領Audi邁入全新世代的家族樣貌,更讓新一代A6在Audi品牌設計歷史上,留有頗為重要的歷史地位。

 

 另一個故事,來自動力部份,僅管新A6早在2004年9月即導入國內,然受限於市場考量,柴油動力並未同步導入,隨著消費者對柴油進口房車的接受逐步提升,2006年9年廣泛搭配於VAG集團旗下柴油車款的3.0V6TDI,才正式加入A6產品編成內。現在,藉由眼前這款黑色塗裝的A63.0TDI,將讓試車組有機會進行遲來的A6體驗之旅。

 

 開創盾形風格,未顯老氣

  對於一款問世三年的車款,照理來說,外觀應已沒有任何新鮮感,不過,試車組反倒覺得A6尚未退流行。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開創所以未退流行,操刀設計工程的和田智,為A6導入新世代的家族風格-盾形水箱罩,接下來的Audi新世代車款也陸續換上盾形風格,讓問世已3年多的A6,仍未顯老氣。

  

  A6在圓弧與立體線條的處理上,展現成熟的協調感,導入新世代的家族風格-盾形水箱罩,更使得問世已3年多的A6,仍未顯老氣。

  除了視覺焦點的盾形水箱罩與四環標誌外,A6整體外觀仍有許多設計值得欣賞。尤其車身在圓弧與立體線條的處理上,展現成熟的協調感。若遠遠來看A6的話,整體圓弧設計,來自半弧頭燈組、車頭鍍鉻飾條、霧燈、車頂近似Coupe的低伸弧線條、四輪外擴輪拱、尾燈組與雙排氣尾管,立體線條則由盾形水箱罩旁的大V造型開始,搭配逐漸向後揚起的側腰線與側裙線,以及微翹的小尾翼,營造出富有運動感的立體車身造型。另外,尾門上獨特的六角線條與橫置鍍鉻飾條,也成為A6頗具特色的車身設計元素。

  

  A6的整體圓弧設計,來自半弧頭燈組、車頭鍍鉻飾條、霧燈、四輪外擴輪拱、尾燈組與雙排氣尾管,而微翹的小尾翼,營造出富有運動感的立體車身造型。

  眼尖的試車組,也發現這款A63.0TDI,鋁圈已由標配17吋15幅鋁圈,升級至與RS4相同的19吋雙肋7幅鋁圈,讓外觀立即由豪華房車,轉換為帶有運動跑格的懾人氣勢。然而,若就實車的整體視覺感,A6全車長約4.9米的車身尺碼,在善用圓弧與立體線條後,可說是恰到好處,沒有大型車的遲鈍身形,比起強調靈巧的小車,卻又不失氣派格局,展現平穩緊緻均衡兼備的外觀風格。

 

 米黑皮革搭鋁合金,年輕味十足

  不若沉穩內斂的標準版,剛跟總代理拿到這輛A63.0TDI時,內裝鋪陳就讓試車組眼睛一亮。沒有迎合主流豪華車消費好的木紋飾板與深色皮質內裝,一進入座艙內,這款A6的設計氛圍,絲毫沒有半點老氣!少見的淡米黃混搭深色皮革內裝,不僅在前後座椅營造包覆性與觸感舒適乘坐體驗,連車門飾板與地毯同樣運用淡米黃色調,就視覺而言,新穎的雙色混搭風格,硬是讓座艙清爽不少。

  

  A63.0TDI少見的淡米黃混搭深色皮革內裝,不僅在前後座椅營造包覆性與觸感舒適乘坐體驗,而充滿科技感的操作介面,硬是讓座艙清爽不少。

  

  這款A6完全以鋁合金飾板替代,輔以米黃縫線的皮質四幅方向盤與中控台邊框,整體氛圍相當年輕活潑。接著,取代營造豪華質感常用的核桃木飾板,這款A6完全以鋁合金飾板替代,輔以米黃縫線的皮質四幅方向盤與中控台邊框,座艙營造的冷酷運動氛圍,比起印象中混搭鋁合金與核桃木飾板的S6,可說是過之而無不及。

  如同其他Audi車款,A6座艙擁有相同設計基礎,配備的豐富度也頗為可觀。在排檔座下方,除了配備有電子手煞車撥板外,最重要的配備,就是透過MMI多媒體線傳操控系統,搭配中控台螢幕,將可操控雙區恆溫空調、音響、圖像前後雷達、倒車攝影、電話簿與各項車輛設定。

  

  A6駕駛介面的操作與資訊顯示,在行駛時的操作測試,也是相當清晰就手,各項行車資訊都能在雙橢圓儀表版中央螢幕顯示,便於駕駛即時切換與掌握各項資訊。

  至於實車未加裝的衛星導航與藍芽行動通訊等配備,則可另行選配。另外,A6駕駛介面的操作與資訊顯示,在行駛時的操作測試,也是相當清晰就手,不管是操作定速巡航撥桿,還是方向盤上的滾輪式多功能方向盤按鍵,各項行車資訊都能在雙橢圓儀表版中央螢幕顯示,便於駕駛即時切換與掌握各項資訊。

  雙人乘坐寬敞,可傾倒座椅機能佳

  在體驗完寬敞與具質感的前座空間後,轉移到後座體驗一下,原本試車組在車外頗為擔心在採用類似Coupe的流線車頂設計後,對於後座乘坐空間的表現,是否會造成影響?

  實際乘坐後,發現到A6的後座空間雖然採用三人座椅設計,不過,中央位置受到傳動軸與冷氣出風口影響,並不適合成人乘員長期乘坐,不過左右兩側後座整體乘坐感則相當良好,不僅腿部空間足夠,觸感與支撐性頗佳的座椅材質、車窗遮陽簾、位於B柱與前扶手的後座專屬出風口,都能贏得試車組的肯定。至於原先擔心的頭部空間,在椅面刻意採向後傾斜設計後,也有效地避免頭部的空間壓迫感。

  

  A6前座空間尚稱寬敞,不過後座中央位置受到傳動軸與冷氣出風口影響,並不適合成人乘員長期乘坐,但其寬敞的空間,以及包括遮陽簾、獨立出風口等設計,仍讓人讚賞。

  即使是豪華房車定位,在乘載的機能性也有可書之處。打開尾門後,可以發現A6的行李廂空間相當平整,大開口的設計對貨物置放也相當便利,不過,最讓試車組肯定的,是後座椅採用6/4分離可傾倒設計,在往前傾倒之後,可以提供不錯的彈性乘載空間,另外,為應對家庭化客層,後座椅還有安全鎖,防止乘員誤觸座椅傾倒拉版造成意外,算是頗為細心的設計。

  

  A6的行李廂空間相當平整,大開口的設計對貨物置放也相當便利,6/4分離可傾倒設計,可以提供不錯的彈性乘載空間,另外,後座椅還有安全鎖,也可防止乘員誤觸座椅傾倒拉版造成意外。

  太陽能天窗,正午實測

  

  與旗艦車款A8相同,A6天窗可選配具有環保概念的太陽能天窗。與旗艦車款A8相同,A6天窗可選配具有環保概念的太陽能天窗。這套系統最大的特點,是在車輛熄火後,仍可透過天窗的太陽能集電板,自行發電後驅動空調鼓風機組,讓車外空氣導入座艙內,原廠數據顯示最大能降低座艙溫度達20度,對於夏季炎熱的台灣,算是相當環保與實用的貼心配備。

  如此環保的科技配備,在正午炎熱北海岸的試車組,當然得親身體驗一下,關窗熄火後,靜坐駕駛座內,可以察覺到空調出風口有冷風微微吹入,讓座艙溫度不至於飆高到讓人襖熱難耐,這樣的溫度稱不上涼爽舒適,但至少讓駕駛進入車內時,不會立即滿身大汗,較低的室溫空也能協助空調迅速降溫。另外,此項設計與一般電動天窗的差異,在於無法開啟遮陽板,遮陽板必須與玻璃天窗一起連動。

  動態富協調性,Quattro彎道循跡佳

  打開引擎蓋,這顆去年到位的3.0V6TDI引擎,試車組已非首次接觸。先前在AudiQ73.0TDI,以及同集團的VolkswagenPhaeton3.0TDI,都已領教過充沛的扭力輸出,以及新一代TDI引擎,在導入共軌燃油直噴與壓電式噴油嘴技術後,對於運轉細膩度大幅改善,完全沒有小排氣量TDI引擎,擾人的噠噠噠聲響,配合大排氣量引擎的高階車款設定,在引擎隔音工程也有更佳的提升,都讓這顆3.0TDI引擎,讓試車組對其行駛靜肅性與性能表現,已留有良好的印象。

  

  這顆去年到位的3.0V6TDI引擎,,在導入共軌燃油直噴與壓電式噴油嘴技術後,對於運轉細膩度大幅改善,完全沒有小排氣量TDI引擎,擾人的噠噠噠聲響。

  而實際駕駛後,A6卻讓試車組有超乎預期的體驗。確切地說,是源自動力與車身優異協調的愉悅感!儘管採用同顆3.0TDI引擎,車重的多寡,當然成為關鍵因素,事後比照原廠資料,車重1,765kg的A6,遠遠較2,325kg的Q7與2,158kg的Phaeton來得輕盈,同時,不同於Q7的SUV車身設定,以及身長超過5米的Phaeton,更輕更短小的A6,徹底發揮大排氣量TDI引擎結合Quattro四驅系統,在動態表現的最佳潛力。原來,這顆3.0TDI跟A6搭配後,也能這麼活潑帶勁。

  

  雖然少了增加駕馭趣味的方向換檔撥板,這具6速手自排變速箱,仍然確實地傳達駕駛的動力意念。開著A63.0TDI行駛於平面路段時,帳面數據的1,400低轉速輸出45.92kgm扭力峰值,對踏下油門感受到源源不絕加速力道的試車組來說,感受非常真實與強烈。雖然這款A63.0TDI,少了增加駕馭趣味的方向換檔撥板,這具6速手自排變速箱,仍然確實地傳達駕駛的動力意念,不僅在平面路段,擁有敏捷的提速反應,就連高山路度的陡坡全油門衝刺,深踩油門後,伴隨引擎聲浪不斷襲來的飽滿動力,轉速指針也應聲飆升至4,500轉紅線區,瞬即換檔再次拉升,車速也在Quattro系統全速鼓催下,全力衝刺衝上頂點,享受四輪略為騰空飛起的暢快感。彷彿實境體驗WRC越野拉力賽的刺激感,確實讓試車組大呼過癮。

  

  在山道陡坡全力衝刺衝上頂點,享受四輪略為騰空飛起的暢快感,彷彿實境體驗WRC越野拉力賽的刺激感,確實讓試車組大呼過癮。

  至於彎道轉向部份,比較可惜地,方向盤在低速域輔助力道偏大,是唯一讓試車組頗感不適的設定,若能略為加重手感,對於路面資訊的掌握將更為清晰。所幸,在速度感應設計下,在高速時可體驗道方向盤加重,同時,在Quattro系統與偏硬朗的懸吊系統協助下,讓方向盤與車頭指向性的互動相當清楚,隨著方向盤的轉動,便能感受到四個輪子,在彎道中帶著車身往想要的角度切入。

  

  前40後60比例輸出的新一代Quattro四驅系統,不僅擁有可靠的彎道循跡性,駕駛更可透過油門幅度,產生類似後驅車轉向過度的彎道表現,相當有趣。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