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干洗店业务逐渐增多。然而,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最近干洗店收到最多的并不是衣服裤子,而是各式各样的汽车毛垫,由此,相关洗涤纠纷也集中爆发。大连市洗染行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一个多月,汽车毛垫的投诉量同比增加了25%。价值一两千元的真皮坐垫频频遭遇被洗硬、洗坏,甚至缩水,相关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越俎代庖的洗车行和不具备资质的小店。
“洗个汽车坐垫不应该很简单吗,怎么有这么多讲究?”昨日,家住花样年华的市民赵洋气愤地打来电话反映,他跑了三家干洗店,可均遭遇拒收,“对方说我的羊毛垫还搭配了兔毛,洗起来难度太大。”对此,记者昨咨询了大连市洗染行业协会秘书长王继东,他介绍:“现在不少高档坐垫是由澳洲羊毛和貂毛、兔毛等搭配,而这种拼色垫极可能一洗就坏,很多干洗店根本没能力清洗。所以消费者应选择对皮毛处理非常专业的商家,双方还要提前沟通洗后可能出现的状况,并留下纸面说明。”
赵洋的遭遇还算是幸运的,业内人士于先生介绍,现在很多洗车行等也开始接收清洗毛垫业务,他们的暴力洗法屡屡引发问题,甚至还影响到了干洗行业。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汽车毛垫越来越高档,但很多都没有洗涤标签。“一般情况下,真皮毛垫必须干洗,而且须用专业溶剂。”于先生表示,最近干洗行业还收到了一些二次补救业务,“由于洗车行等商家根本不具备技术和条件,结果盲目水洗导致毛垫缩水,或是进一台简单的干洗机就干接活儿,结果把皮毛洗硬。更无奈的是,一些小干洗店也不专业,却敢收那些已被洗出毛病的坐垫,结果彻底把垫子洗碎洗坏。”
“清洗汽车毛垫和清洗衣裤相同,消费者首先要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商家。”王继东表示,市民在送洗时应该要求商家现场仔细查看,并说明洗涤方法和洗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好将可能出现的责任赔偿问题落在纸面上,并由双方签字,以方便事后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