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4日当大家还沉浸在浪漫的情人节当天,大平洋彼岸的美国通用汽车却又传来了破产的危机。据美国权威媒体《华尔街日报》报道,汽车巨头通用公司正在考虑向法院提起破产保护申请,以期能够剥离不良资产,重组公司优质业务。而以一般新车换代周期的历程,回顾一下通用近4年的状况:
通用汽车2005年实际亏损额106亿美元,2006年净亏损20亿美元,2007年亏损额达到387亿美元,创下该公司成立100年来最大年度亏损额。2008年第一季度通用汽车亏损33亿美元,第二季度亏损达155亿美元,第三季度亏损42亿美元。2008年岁末通用更是现金流告急撑不到新任总统奥巴马就职,在参议院否决140亿汽车救援案后,布什政府不得不出台紧急援救计划提供总计174亿美元贷款,这笔贷款是从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中拨出的,其中134亿美元将在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到位。通用汽车公司将获得94亿美元,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将获得40亿美元。作为条件,接受救援的美国汽车公司必须在3个月内拿出以实现自立为目标的改革计划。如果在3月31日之前拿不出计划,汽车公司必须归还政府的贷款。
通用汽车这个排名世界500强前十位的商业巨鳄,这个在1931年到2007年一直雄霸全球的汽车巨头从2008年岁末到现在一直在破产的危机中挣扎。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导致了这艘汽车界的航母落魄到几度宣称要破产。难道仅仅是金融危机带给通用的灾难吗?通用的案例有何值得中国汽车产业学习的地方?不妨随笔着来详细分析一下:
美国“三大”安逸于本土市场成罪魁祸首
2008年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确实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压力。全球汽车盈利实力最强的丰田汽车自1938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全球最重要的汽车新型市场中国汽车销量10年来也首次增长低于两位数。而其他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利润都出现了大幅下降,亏损的企业也不胜枚举。可以说金融危机确实给汽车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但当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汽车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无疑都是在美国拥有较大份额的厂商。事实上,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美国汽车市场每年的销量高达1600万辆以上,占据着世界近1/3的汽车市场份额,且美国本土汽车文化在20世纪末到现今一直是大排量的皮卡、全尺寸SUV大兴其道。而大排量的皮卡、全尺寸SUV以及豪华轿车一直以来就是汽车销售中盈利值最高的车型。因此无论是美国“三大”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还是日本三强的丰田、本田、日产,美国汽车市场在这六家企业的销售和盈利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汽车市场2008年前七大厂商销量及市场份额:
正是由于美国汽车市场崇尚大排量的皮卡、全尺寸SUV以及大排量的豪华轿车,而这些车型的销售利润又大大高于普遍小排量家用汽车利润。另外加上美国本土油价在全球市场长期处于较低价位,导致消费也不是特别青睐节能的技术派车型。美国“三大”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即便早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已经遭受了日本节能的小排量汽车的巨大打击,以及随后的一系列全球市场争夺中美国汽车由于技术乏善节节败退,但是他们依然视而不见。因为开发那些节能汽车的巨额成本和销售的微薄利润,让他们提不起兴趣。而本土热销的大排量皮卡、全尺寸SUV等开发技术难度小,且利润丰厚,本土汽车市场1600万辆以上的规模也足够的大。
在21世纪初,面对危机通用、福特都采取过关闭工厂、削减成本、抛售附属品牌现金回收、计划产量等办法。当然它们在归结亏损原因的时候总是会讲到:“我们以及附属的零部件企业都为百年老厂,退休员工数量庞大,巨额的医疗费用使企业不堪重负。”还有就是日元汇率的问题帮助了日本企业在美国的发展等自我辩解的观点。以我个人看这并非真正的问题所在。关键问题还是“三巨头”忘不掉昔日的辉煌,寄希望于本土市场的盈利大翻盘,总是想回到60、70年代的那种美国式的辉煌。
2000年福特重新启动雷鸟Thunderbird车型计划,2002年正式版上市。2002年福特启动GT40项目,05年正式版上市。2005年全新第五代野马上市,外形上恢复了野马第一代的经典风格,怀旧意味浓烈,长车头、短车尾的设计从重现了60年代野马的风格。2006年通用要推出雪佛兰复古第一代的肌肉车时代的卡玛洛(Camaro)。同年克莱斯勒计划推出其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肌肉车挑战者(Challenger),2008年正式版已经上市。另外早在1996年克莱斯勒就生产了排量高达8.3升的道奇蝰蛇。看这架势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三大”似乎要全面复兴美国的“肌肉车”时代。因为这种跑车的利润也很不错!
几年前我们也能看到美国三大巨头非常乐意做全尺寸的皮卡和SUV。君不见全尺寸的皮卡和SUV正在美国大行其道。通用正为卡迪拉克的凯雷德沾沾自喜;福特林肯豪华车也渐渐乐终于SUV。
纵然美国人喜欢大尺寸的皮卡和SUV,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汽车销量在美国本土正在一年一年的下滑。而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则在销量上不断攀升。这很能说明是美国本土企业的策略上有问题!虽然三巨头由于规模大、品牌多、历史负担重等原因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但我看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的问题。以前的菲亚特就是由于产品不适应市场,而导致亏损问题不断。我看现在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也一样存在这产品不适应市场问题。美国汽车企业大都拥有百年历史,无论资金实力还是品牌效应都是相当强的,
但是在2008年以前我们很少能听到“三巨头”在常规发动机技术上有什么大的发展。通用基本上发动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北极星算是其标榜的发动机,性能数据也非常一般。雪佛兰的超级跑车考尔维特C6还采用着侧置推杆式进排气系统的V8发动机。福特常年使用其技术乏善的V8发动机。克莱斯勒也把性能不算特别突出的Hemi发动机视为珍宝,蝰蛇同样适用的是侧置凸轮轴等技术落伍的发动机。当然通用、福特两者旗下的附属品牌技术实力还算不错,但如果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我看也不足以支撑其本土品牌的发展,而且有可能削弱附属品牌的个性导致同质化泛滥。最终是导致产品线混乱。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态度问题。
全球油价居高不下是大势所趋,美国是不可能再回到 “肌肉车”盛行的60、70年代。美国汽车企业怎么还固执的坚守着高耗油量的车型(尤其是全尺寸皮卡和SUV)。纵然美国市民喜欢这种车型,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丰田、本田生产的节能低油耗车型销量不断的攀升而福特、通用的销量却在不断的减产。我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通用、福特自己的产品线策略出现了失误(把大部分精力投入诸如氢燃料电池的长远方向而忽视了近期可行性的节能技术的发展,如混合动力开发动作太慢等)。另外就是本土汽车的技术含量没有大的提升做工方面还是那么大大咧咧。导致轿车市场的衰退。在当今以技术为先导的时代美国本土企业自然应该努力提升技术力量,开发节能型发动机。
编后语:美国“三大”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危机无疑给中国汽车厂商敲响了警钟——中国汽车厂商不能因为当下中国本土汽车市场盈利水平较好而停止技术创新和全球市场开拓的步伐。虽然丰田品牌单一影响力最大,但由于美国市场是丰田汽车公司大排量的皮卡、全尺寸SUV以及豪华轿车雷克萨斯品牌车型最主要销售市场。因此当美国汽车市场销售巨降的时候丰田汽车也迎来了经营史上最为灰暗的一页。这也足以说明把主要盈利点放在单一市场的危险性。事实上,无论是通用、克莱斯勒还是福特三家企业都过分于满足本土销售暴利的大排量的皮卡、全尺寸SUV,而忽略了技术开发落后的严重问题。而在国内 ,中国汽车市场无疑是汽车厂商的天堂,这里依然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汽车市场,这里依然拥有着丰厚的汽车销售利润,技术低迷的桑塔纳、捷达也能买上20年,这一切都在给中国汽车厂商埋下隐患。几年以后中国汽车市场利润微薄以后,我们的厂商又该如何应对本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