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值得斯巴鲁期待

来源:佛山日报

 
    SUBARU商品企化部、Tribeca驰鹏车系总经理大和正明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佛山市中运斯巴鲁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接受Tribeca驰鹏预订至今,订单已超过30辆。
 

  3月20日,斯巴鲁Tribeca驰鹏正式登陆华南市场,随行的SUBARU商品企化部、Tribeca驰鹏车系总经理大和正明在参观去年全国单店销量排名第五的佛山市中运斯巴鲁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时,应本报记者之邀进行了独家采访,回答了关于Tribeca驰鹏的导入、今后产品研发方向、是否国产等问题。

  驰鹏的主要考量

  汽车杂志:从去年北京车展的发布到今年华南市场上市,Tribeca驰鹏目前市场反应理想吗?

  大和正明:按照我们的计划,Tribeca驰鹏的销售大概占斯巴鲁10%的份额,全年约700辆,从目前的市场反应看,Tribeca驰鹏全国的订单已排到今年6月份,明显超出我们的预期。Tribeca驰鹏在美国印第安那州的SUBARU工厂生产,我们会适当调配货源,确保中国市场的供应。

  汽车杂志:在Tribeca驰鹏的设计理念上,您是怎样考量的?

  大和正明:Tribeca驰鹏的设计理念有三方面:一是新潮革新的外观设计;二是能够给驾驶者带来安心的性能;三是舒适性和多用性。

  汽车杂志:怎样看待Tribeca驰鹏导入中国市场?

  大和正明:Tribeca驰鹏是针对美国市场研发的一款产品,2005年正式推向市场销售,我们的初衷是希望这款产品能够进行全球销售,2006年的时候,我们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市场进行了投放,今年将其带到中国市场,可以说,中国市场将是Tribeca驰鹏实现全球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的据点。

  汽车杂志:怎样看待中国的高档SUV市场?

  大和正明:700辆对Tribeca驰鹏的销量并不算多,Tribeca驰鹏导入中国市场,重点在于培育高档SUV市场,树立斯巴鲁高端的品牌形象。像SUV车型,率先在美国市场兴起,继而向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市场蔓延,并在全球市场形成一种倾向,中国市场也同样值得期待。据我们的调查,在国外市场,大部分钟爱斯巴鲁品牌且又喜欢SUV产品的车主,起步选择森林人,继而选择傲虎,进一步需求就是Tribeca驰鹏。我们的SUV产品衔接了每个客户的这种发展需求,一般热爱斯巴鲁品牌的人,对其产品有着强烈的忠诚度,因此产品链很重要。

  产品规划两条线

  汽车杂志: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网络建设的推进,未来斯巴鲁是否会加速新车的导入?

  大和正明:这点可以肯定,对中国市场,我们每年都会带来新车,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我们还将会推出一款手动挡的森林人。

  汽车杂志:在今后的产品研发上,有何规划?

  大和正明:今后斯巴鲁产品规划基本会延续两条路线:一是生产像翼豹、力狮等具有高性能的轿车;二是像森林人、傲虎这样的SUV车型,这两个方向将支撑起斯巴鲁整个产品体系。

  汽车杂志:斯巴鲁的产品有着鲜明的个性,今后会不会向市场妥协,针对市场需求开发一些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大和正明:市场化并不是向市场妥协,而是通过市场传达的信息,带给更适合消费者的车型。这几年,斯巴鲁一直在生产自己喜欢的车型,以自己的想法为设计中心,缺乏针对市场需求而开发一些新产品,这点是斯巴鲁的不足之处,今后我们会多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真正为客户开发一款喜欢的产品。这次我到中国,也是想多听听中国消费者对Tribeca驰鹏的意见,以便今后进行改进时可以考虑加入这些元素。

  国产是一个假设

  汽车杂志:斯巴鲁在中国的国产话题,您觉得目前在中国市场谈这个话题适合吗?

  大和正明:关于国产的话题,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想法。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斯巴鲁在中国市场仍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培育市场。当然,中国市场潜力无限,想要实现国产化,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单从目前斯巴鲁的市场保有量看,还不足以支撑其实现国产化。

  汽车杂志:你觉得这个量要达到什么程度?

  大和正明:我认为,想要实现国产的前提必须具备一间拥有20万辆产销能力的工厂,我们在美国印第安那州的SUBARU工厂就具有这样的生产能力。

  汽车杂志:按照斯巴鲁透露的计划,2008年的年销售量才达到1万辆,您说的这个数字对中国市场而言,是否意味着需要很长的时间?

  大和正明:在中国市场要实现20万辆的产销,对斯巴鲁而言,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这只是一个预期,汽车行业不规则变化因素很大,20万辆只是一个总的数量,在合作上,也可能实现多伙伴。如与两家公司合作,每家各实现10万辆的产销也是有可能的,一切都要看市场。

  记者观察

  中国期望低估了

  2004年,斯巴鲁开始“试水”中国,当年全国销售量还不到1000辆,而到了2006年,已实现了5600辆,这种速度,在某种意义上证明了中国消费者已接受了斯巴鲁品牌;另一方面,从销售网络建设上看,目前全国已超过70家,基本实现了中国市场的前期布局。

  根据以上所述分析,一方面,大和正明不断强调斯巴鲁在中国市场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重点仍在培育市场;同时,也表达了未来斯巴鲁对中国市场有更多的期望,特别是在产品如何更贴近市场上,可以看出,这种市场“妥协”,透露了斯巴鲁对销量的追求。这也正如他谈及的国产话题一样,只有当斯巴鲁占有更多的市场保有量,才是考虑是否国产的关键。

  “说句心里话,没想到斯巴鲁在中国市场发展得这么快,此前,我们把更多的期待放在美国和日本,希望这两个市场在销量上能够有所增长,而并没有过多地期待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而事实上却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大和正明向记者坦言。这种中国市场期望被低估,正透露了斯巴鲁未来将会更加重视中国市场,这值得我们期待。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