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二:霸王条约故意延发 经销商悔不当初
与此同时,对于该商务政策有效期,也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从“备注”条款下能够清晰的看到如下的说明:
考核时间以4S店认证后,经销商到深圳渠道管理部签订《A3网产品4S政策考核协议》开始计算,《A3网产品4S政策考核协议》半年一签,一次考核完毕到二次签约的时间跨度不得大于一个月(如:某商家于2010年3月25日与比亚迪签订考核协议,则考核完毕时间即为2010年9月25日,商家如希望继续享受下一个周期的优惠政策必须在2010年9月25日至2010年10月25之间到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渠道管理部(深圳)再次签订考核协议,反之视为自动放弃考核,将不予继续享受政策优惠资格)。
某经销商向网易汽车解释了该条款的“霸王”性:一般合资品牌正式下达商务政策都是一年有效期,而比亚迪是半年一签,并且下一个考核阶段与上一个考核阶段的优惠政策不同,下一个考核阶段则必须按照全新的商务政策来执行,并包含优惠政策。假如经销商不予续签,则上一个考核阶段的政策优惠资格不予继续享受。
在此次比亚迪经销商退网事件中,几乎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控诉了厂商的一项“罪名”,那就是欺诈。而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商务政策的延迟下发。据网易汽车调查了解,这份不具备可持续操作性的商务政策几乎全都是在经销商们已经完成建店,交纳保证金后,并且将第一批500-1000万的车款汇给比亚迪厂家之后才拿到这份商务政策。
尽管有经验的经销商一眼就看出这份政策的不合理,但至此,大部分经销商的投资总额均已上千万,后悔已晚。“他们都是故意延迟发给我们的,哪怕我在建店的时候看到这份政策,我都不绝不会加入比亚迪。”北区某经销商多年经营4S店,对于这份政策一眼就看出了当中的猫腻。
据了解,不少去年四季度以及今年年初加盟的经销商早已心萌退意,但介于前期的投资与前期卖车的返利依旧套在比亚迪身上,不少经销商对于直接退网仍然心存顾虑。并且,从商务政策的规定来看,比亚迪对于退网的经销商也有规定:经销商自签订4S考核协议之日起,三年内更换比亚迪认证的店面位置或退出比亚迪销售系统者,扣除全部保证金并取消且要求返还所有优惠。
无法退还保证金与前期的返利对于经销商的损失是巨大。
陷阱三:政策无法律效应 比亚迪口头承诺从不兑现
网易汽车还了解到,对于比亚迪经销商而言,这份商务政策还钻了不少法律的空子。在这份商务政策的文件上,我们看不到任何负有法律效应的公章和法人代表的签字,也就是说这份商务政策本身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应。但据经销商介绍,在经销商与厂商签订的经销合同上,却规定了经销商必须要严格遵守商务政策。而在那份合同上,是有负有法律效应的公章及有效法人的签名。
同时,这份商务政策在大部分经销商眼里几乎形同虚设,因为大部分的提车任务、促销下达、返利缩减等有关内容,都是区域经理口头下达的,部分内容会以邮件形式下发通知。网易汽车在某家经销商的邮箱里看到,来自厂家的邮件均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应,即没有公章,也没有法人代表签名。而来自区域经理的口头下达的任务,则更没有法律的约束。
因此,区域经理的承诺在经销商看来都是“忽悠”,“我们之前和大区经理反映说这个提车量有问题,他说以后每个月的任务征求你们的意见,形成一个书面的东西,要双方同意,确保你们能够完成。第二个月就不算了。我和他对峙,他马上说,你有证据吗?所以说这个欺诈绝对不是基层的在欺诈,就是比亚迪的高层欺诈。”某经销商表示。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比亚迪与厂商的矛盾焦点仍然集中在商务政策上。商务政策不合理、下达不规范、存在陷阱是经销商们控诉的重点。以参与郑州反水事件的比亚迪经销商为例,几次与厂商的正式沟通均商务政策有所改变,但比亚迪对此没有任何回应。
2010年5月,比亚迪成都金牌经销商退网事件发生后,比亚迪经销商退网事件接二连三的出现。此次河南经销商反水事件再次将比亚迪厂家与经销商的矛盾推到峰顶浪尖。网易汽车了解到,此次事件发生后,湖南、山东、浙江、四川等省市均有经销商向媒体表达对比亚迪的不满,比亚迪经销商退网这场闹剧究竟如何收场,网易汽车将持续关注,为您带来进一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