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中,新的一年又来到了。许多的专家学者,许多的精辟文章都对刚刚过去的一年进行了认真的盘点,一言以概括之,过去的一年,不论是对车商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喜忧参半。说到新的一年该什么不该什么的,那不是一篇半篇文章可以说得清楚之事,就是搞个论坛都难以扯得清楚,可对即将进入的一年,有许多积蓄在胸之言又不得不说。
在新的一年中,首先是新车不要上得那么快,那么多。2006年究竟上市了多少的新车,其中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车,又有多少是改款车或者说是名新车不新之车,看了许多的统计数字,前后都有冲突,大致是一百多款新车,三十多款真正的新车,其它的该叫什么,那就“随喜功德”去吧!
至于说到那么多的新车的名字,有兴趣者不妨搞个名单出来,没准是一大玩味!而且谁能通盘记得,那更是一大趣味,更有谁能说出全部新车的特点所在,那简直就是令人“开胃”!当今的车市够浮燥的了,这滚滚而来的新车越发是直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在一种浮燥的心态之下,可能谁想露出头来都不容易,那么以“推新”之风,以行促销之实的做法,如果在明年的车市上继续地泛滥下去,究竟谁会有好果子可吃?
所以首先要寄语于明年的车市,新车不要那么多了,有今年的三分之一的为量大概就可以了,但是有点真正意义上的新车,有点科技进步的新车,有点在高性价比的前提之下好开好用的新车,否则一味地以量取胜,搞得买车的人难选,卖车的人难推。
再者说来,在现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态势之下,这轿车上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和内外饰,在同一价位上的产品基本上,搞得是从选材用料上都很接近,非常难说谁比谁有多少优势,可这种同质化竞争的势头还在愈演愈烈,乐此不疲。两箱车也好、三箱车也好,谁比谁优的问题之大讨论大概可以告一段落了,而款式新颖、富有时特征的,要么活泼可爱,要么具有某方面很强的实用性的车子是不易看到的。
面对日益紧张的能源形势,在新型动力方面,雷声大,雨点小,混合动力、柴油化、电动车、燃料电池等等,也许还有更好更新的方法,可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其实就现阶段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新车只有两类:新造型或者说新动力。
浮燥的推新之风,与制造出好的、经典的,经得起考验的车型之间,与消费者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好产品之间,大概是朝着两个方向在走,当然很多的厂商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是这生态环境是关系到不是一个人,如果大家都在一种浮燥的心态下来造车、来选车,来签赏车,最终可能引发的市场代价,又将由谁来埋单?
接下来的市场,竞争肯定会愈来愈激烈,可是不要朝着恶性竞争的方向去发展,这种表面上新车滚滚而来,但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上的新东西问世之风,可能就潜伏着这样的危险。
新的一年中,我们热切地期盼着有新造型、新动力、新科技含量的新车问世,以促进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而那些只有同质化竞争意义上的“新车”,就少上一点,让市场也能够有点修身养息的时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