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06年中国国内进口汽车市场发展现状(2)

来源:中国汽车报

      跨国公司将逐步主导进口车市

  随着《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实施,跨国汽车公司直接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由于其掌控了货源、价格、网络,因而将逐步主导进口汽车市场。

  不过,由于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处于高速增长、快速变化中,影响进口汽车市场的因素又很多,如订货周期因素、国产车替代因素、汇率因素、进口政策因素等等,跨国汽车公司进入初期,还面临市场研究、战略制定和进口车型及运作模式等一系列课题。一方面,跨国汽车公司需要进一步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制定一个动态的竞争战略,把自身优势与中国市场相结合;另一方面,要第一时间收集相关市场变化信息,包括市场面、政策面、汇率面及竞争对手层面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对策,同时,选择好的车型和好的运作模式也至关重要。

  因此,跨国汽车公司在进入初期,借助运作经验丰富、对中国汽车市场有较深了解的强势进口商及经销商的力量提高竞争能力,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出口超过进口 中国汽车业正逐步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

  2006年,本田讴歌、日产英菲尼迪等日系高端整车产品相继高调进入中国,世界主要汽车厂商融入中国汽车市场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中国生产的汽车及相关产品也正快速走向世界,汽车商品出口自2005年首次实现大于进口的历史性转折之后,2006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进口方面,1~9月汽车商品包括整车及零部件累计进口156.14亿美元,同比增长44.61%。出口方面,1~9月汽车商品出口金额包括整车、零部件、轮胎等累计达到205.08亿美元,同比增长45.37%(见图5)。其中,整车出口25.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24%。在整车出口中,载货车出口11.35万辆,同比增长54.27%;轿车出口6.73万辆,同比增长2.5倍,客车累计出口1.84万辆,同比增长105.18%。

  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成长和进出口的同步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快速融合到全球汽车产业链中;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汽车产业在一些区位市场上正在形成竞争能力,尤其是在中低档轿车、大客车和轻卡等区位市场上逐步显现出一定的竞争力。

  2007年进口车仍有增长空间

  2007年,虽然影响进口车的因素仍存在不确定性,包括国产车增长速度、进口汽车政策、汇率,以及国产车替代进一步加强等因素,但进口汽车仍将保持一定增长。

  政策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品牌销售的进一步强化和“整车特征管理办法”及关税的变化。随着WTO非农产品关税谈判的不断深入,我国汽车产品的进口关税仍有继续降低的可能。此外,我国将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所以不排除我国对某些地区的进口汽车实施更低税率的可能。

  在国产车替代因素方面,国产中高档车竞争力加强,中高档日系车和德系车进一步发力,跨国汽车公司本地化生产的步伐越来越快,进口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转为地产。

  此外,在汇率方面,影响进口车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人民币依然面临升值的巨大压力。

  基于上述几方面因素影响,预计2007年进口汽车市场仍有一定空间,正常情况下,进口总量仍将保持在国内汽车市场总需求量3%左右的水平,但进口车型将进一步向高档化、个性化、差异化、互补性方向发展,高档车需求会持续增长。由于国产高端越野车存在空白,高档越野车仍将是进口的亮点。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