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热门车型面前,“加急费”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不过,工信部和商务部试图对这个名词说“不”。春节前夕,两部委联合发了一份通知,要求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不得以配置调整、收取提车费等名目进行变相加价,消费者发现价格违法行为,可依法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
东风本田CR-V要加价5000元
变相加价,俗称“加急费”,就是一些消费者为了马上提到现车而付给经销商的一笔价外费用。当然,有些经销商也会采取一些变通的手段,比如要求你多买一个“装潢礼包”。
说起来,政府出面叫停加急费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次老话重提,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为了落实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这项政策出台后,小排量车需求大增,一些车商趁机涨价。工信部有关人士表示,各地工业、商务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减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重要意义,确保有关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
我们了解了一下,目前杭州市场上1.6升以下符合购置税减征政策的车型中,基本没有需要加价的。不过,刚上市的新车由于厂家产能不足,比较容易出现加价提车的现象。我们问了一圈,奥迪新A4、宝马新7系、新思域、东风标致207等上市时间不长的车型,虽然现车不多,大多需要预订,但4S店并不要求消费者缴纳所谓的加急费。不过在二级经销网点,车商明确表示,如果加5000元-1万元不等的费用,奥迪新A4、宝马新7系都可以提到现车。
比较特立独行的是东风本田CR-V。这款车上市已经快两年了,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昨天我们咨询4S店时,得到的答复依然是:如果要提现车的话,需要多付5000元,否则得等两个月。而且,这5000元是没有发票的。
其实这还不算高的。早些时候,雅阁、凯美瑞等车型刚上市时,因为车型紧俏,加急费甚至一度出现过3万元、5万元这样的高价。
叫停加急费 落到实处其实很难
这一次,工信部和商务部态度鲜明地出了政策,要求车商不得变相加价。那么车商们的态度又如何呢?我们采访了多家经销商,对于这项政策,他们的态度大多是不以为然。
“这是市场行为,政府怎么管得住?”“我们愿意加价,消费者愿意接受,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别人有什么好说三道四的?”一些车商坦言,汽车本质上是一种高档消费品,它不像大米、猪肉那样关系到国计民生,政府不必对此管得太细,而应该让市场竞争去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车价涨跌频繁,也让一些人担心,政府的这份好意恐怕很难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一般来说,新车上市都有一个厂家指导价,但在实际的购车过程中,真正按照厂家指导价卖车的并不多,经销商会根据销售情况适时地调整价格。比如同样一款车,过去优惠1万元,现在优惠幅度缩小到5000元了,这算变相加价吗?
还以这次购置税政策出台后车价的变动为例。小排量车的购置税减征后,很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小车价格纷纷回涨,涨幅基本上和减少的购置税持平,有的甚至还略高。“经销商把国家让给消费者的利侵吞了。”一些媒体以这样的言辞来质疑本轮车市的涨价原因,而这也因此成为两部委出台这一文件的最大诱因。但一旦落实到监管层面,这样的涨价行为应不应该受到处分,似乎又成了一道难题。
加急费损害了排队提车的消费者利益
其实,要抵制加急费,主力显然不是政府部门,而是手中攥着真金白银的消费者。
车商为什么敢逆市涨价,说穿了就是因为有人应价。“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最浅显的道理,经销商固然是新车加价销售的主力,厂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态度,自然也难逃干系,但作为对买不买单具有绝对自主权的买方,如果没人接受,这个价显然是加不起来的。
但遗憾的是,很多消费者似乎很享受“不买对的,只买贵的”的消费感觉,对加点钱并不在乎,这样一来,经销商自然是乐得坐享其成,厂家当然也不会去断了自家人的财路,倒霉的是那些老老实实交了订金排着队等车的消费者,稀里糊涂间不知道队伍前面已经被插进了多少人。
“不买不就完了吗,兜里有钱我怕谁呀?看谁能扛得过谁。”作为消费者,或许我们该多些这样的态度,那么,加急费就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被扫进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