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置税优惠能否便宜到购车者?

来源:搜狐汽车

    编者按:

    1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汽车振兴规划”,规定自1月20日起一年内,1.6L及以下排量车型的购置附加税由车价的10%调整为5%。 
 
 
 
    国务院此举是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者购车热情,振兴汽车产业。恰逢春节这一传统购车旺季,车市一片火热。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说“1月20日以来亚市每天光工商验证的上牌量都达到600、700台;这是前所未有的盛况”。

    然而车市火热背后,一种危机正悄然发生。来自全国各地车市的消息,车价正普遍回涨,或者是以往的优惠幅度降低;或者是提车加价……购置税减半的优惠真正能便宜到消费者吗?有新闻报道称,工信部和商务部内部正紧张草拟一份关于落实车辆购置税减征的细则,以此来制止车企经销商以调整配置,“提车费”等名目变相加价。这些措施将来能起到效果吗?

    访谈嘉宾:

    搜狐汽车首席评论员 贾新光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 苏晖

 

  现状:车价纷纷回涨 购置税优惠纷纷落进商家腰包

  [主持人]:最近购置税已经开始减免一半,但是车价在市场上面有一点回涨的情况,苏总在第一线,您给我们说说最近车市的情况。  

  [苏晖]:应该说车市从12月份起就非常火,1月份更火,这是出乎意料的,按照行业预测,可能去年4季度和今年1季度受金融风暴冲击,车市情况会下滑。但现实是不但没下滑反而高速增长,今年1月份京城整个车市至少增长30%—40%,12月份本身就非常好,1月份比这个更好。购置税毕竟是1月20号才正式实施,1月20号之前车市依然非常好。车市好的主要原因两条,一条是快过春节了,传统的春节前这段时间消费者都抢购,因为干了一年了,挣钱了,买车回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二个重要的因素,是全国的经销商不约而同的齐心价格反弹,一个是价格上多少加一点价,再一个就是优惠幅度大幅缩水,比如过去优惠一万,他现在就优惠两千、三千,价格等于反弹了。这个促使消费者再一次陷入了买涨不买落的陷阱。

  [主持人]:买涨不买跌。

  [苏晖]:对,主要是这两条原因,现在应该说购置附加税让利于民也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因为在20号之前是以中高档车消费为主,20号以后是以1.6排量以下的为主,我们市场前两天,今天的数字还没出来,每天光工商验证就是600台到700台,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大家对1.6排量以下减免5%的购置税应该说还是比较认可的。

  [主持人]:这种火爆状况在中国汽车市场井喷的时候,2003年、2004年的时候也没有达到?

  [苏晖]:也不多。不仅是北京,全国都如此。而且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购置税的影响没有大到那个程度,主要是价格优惠幅度反弹、缩水造成的。

  [苏晖]:实际上购置税的减少给1.6L以下车带来的优惠幅度差不多是3000—4000,但是价格反弹已经把这个优惠给吃进去了,甚至反弹的程度大于购置税减少带来的优惠,我们也在研究,为什么全国的经销商一下心这么齐,我刚考察了浙江、成都和昆明,都这样。

  [主持人]:贾老师给我们分析一下最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贾新光]:我在网上看了一下各地的情况,我看到四川那边,重庆,宁波这些地方,江浙这一带,都出现这种情况,而且不是几个车型,是几乎全部车型的。

  刚才苏总说了,节前买车,有一个这个情况,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备货不足,去年由于最后两个月情况不太好,本来每个月应该在85万辆左右才算正常,结果都是到60万多一点。厂家对市场的判断就是认为1、2月份肯定不行,所以减产,没想到1月份突然火了起来,结果造成备货不足。而且现在厂家都在放假,反应不过来。第二个原因,经销商可能以为这是一个机会,少让点儿利多赚点儿钱。第三种情况,收“提车费”,说现在没货,你要等,还有的可能品种不全,你要着急,我给你找一辆去,但是你得加一点儿钱,这一块就属于乱加价,或者是变相涨价,最近工信部搞了一个通知,就是禁止乱涨价。

  市场不好的时候,你求着消费者,现在市场刚有一点儿好的苗头,你又开始算计消费者,我觉得这个不是一个好现象。

  办法:两大部委想管汽车“乱涨价” 能否管得住?

  [苏晖]:最近的车市火爆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中国汽车市场并没有受到多少金融风暴的冲击;第二,充分证明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经济预测的复杂性,原来谁也不看好今年初的汽车市场,认为会大幅度下滑,结果恰恰相反,大幅度上升,所以给汽车专家预测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再一个就说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潜力确实很大,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爆发出来,我觉得应该对中国汽车消费潜力充满信心。  
 
 
  第四,说明这个政策的刺激还是很大,像20号、21号,还有今天,三天上午,我们亚市一度是爆满,需要维持秩序,大家对5%的购置税减免确实是买帐。这次工信部和商务部只是一个提议部门,工商局得去执行,工商局不表态,等于不起作用。

  [贾新光]:商务部没有执法的部门,工商他有执法的队伍。

  [苏晖]:作为一个法规,工商局必须得执行,谁加价提车就制裁谁,这样才行。

  [主持人]:即使有了一些细则,也很难管,就跟票贩子似的,有需求在那儿。

  [苏晖]:现在有俩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我觉得这次国家让利5%,力度够大的,但是会让这次变相调价吃掉。第二个,这次购置附加税让利是一年期,对车市的刺激会逐渐弱化,他会影响多长时间,我现在担心过了春节,车市就凉。

  [主持人]:现在工信部和商务部正在草拟限制变相加价的政策。

  [苏晖]:这个政策出来也没有用,他只是一种倡议,有人响应吗?大多数不会,没人站出来执法,工信部他不是执法部门,谁提出加价,我就曝光制裁他,那才行。

  [贾新光]:现在监管是一个大问题。

  [苏晖]:即使是工商局出来制裁也很难办,过去比如优惠一万,现在优惠五千了,并不违法,合规合法,他并不违法,不能处置。

  [主持人]:他这个也不叫涨价,只是减少优惠。

  [苏晖]:现在市场商户都动员消费者,你现在别买了,没货,但你越动员,消费者越买,他担心现在还优惠5000,将来1000都不优惠。中国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的心态特别严重,你越涨我越买,越落我越不买。

  后果:车价反弹 车市二季度将重回冷清?

  [主持人]:我们还回到车价逆势回涨的话题,贾老师觉得现在车价逆势回涨是否会很快造成车市冷清的结果?

  [贾新光]:现在经济学家警告,说金融风波的第二股浪潮要来了,因为第一波影响的仅仅是那些衍生产品,第二波就是实体经济会受影响。  
 
  我们表面上好象是出口受影响,接着是发电、煤炭业、运输业,都下来了,还有钢铁,需求量马上就减少,等于是第二波的困难出来了。汽车市场跟宏观经济是密切相关的,所以现在还不容乐观。这样的话,厂家和经销商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以为,最近车市火爆就轻松了,你要分析,这只是一个短期的现象。另外一个,政府出台减免购置税的意思实际上是帮着你卖车,你要把这个政策好处还给消费者,你不能把这个利益占为己有。现在实际上你应该采取点儿促销措施,你要做这个文章,不要以为现在可以放松了,而且有些厂家会反应很快,我听到有些厂家春节不放假,在你断货的时候,他拼命的抢市场,好多人现在都没有这个意识。

  [苏晖]:我认为将来几个月车市的情况取决于这么几条:一,股市如果迅速回升,车市有可能平稳下来,毕竟股市的形势现在不太好,消费者没有投资渠道,他会消费;第二,楼市,如果过了春节以后,楼市优惠幅度非常大,消费者积极买房,车市会继续维持火爆,如果房市还这样,过了春节,车市就会下来。因为房市要火必然带动买车,他买房必定要买车,住的问题改善了,他行的问题肯定要解决。还有一个因素,如果过了春节,单位通知你不上班了,车市肯定会下滑,如果过了春节,就业形势比较好,车市还会继续火爆到一季度。二季度很难说,我估计二季度车市肯定下滑。

  [主持人]:看来二位对二季度的车市都充满了担忧。刚才苏总认为工信部和商务部要出台的控制厂家商家变相涨价的细则对制止提车费一点作用都没有,贾老师您觉得呢,这个细则会不会对市场振兴有一些帮助的作用?

  [贾新光]:现在就是一个监管问题。

  [苏晖]:我认为不是有监管问题,更重要的不是监管问题,更重要的是增强消费者信心,现在看看大家买车,货币回笼也快了,商户有信心了,如果按照他们两个部这么想的,制止收“提车费”、制止变相涨价,商户一下信心又下去了。加价,利用各种理由加提车费,说明商户对供需有信心。

  [主持人]:但是这样长期以往的话,消费者也不是傻子,他也明白了,政府给我们的优惠全让你们经销商吃进去了,我们得不到优惠了,我们就不买车了。

  [苏晖]: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场博弈,就是一场游戏,如果你把它弄的十分规范了,那是整个金融风暴退潮了,经济回升了,那行,现在第一位的是千方百计拉动需求,让市场活跃起来。

  [主持人]:您的观点是还不如不出这个细则呢,出来也没有用。

  [苏晖]:我不是这个意思,应该出台这个细则,问题是商务部也出现过品牌管理办法,他对调动商户的积极性只是打击,不是提升,现在好歹市场经济拉动商户有积极性了,你的品牌管理办法还不改,现在老百姓买车,商户又有信心,这比什么都可贵,外国没有这一套,他商户、消费者没信心,他没人买车。

  [主持人]:要是真的出动了工商局来管理这件事情,真的下大的力气来管这件事情,不让他们收提车费,您觉得对车市反而没有好处?

  [苏晖]:因为毕竟车没有关系到国计民生,油盐酱醋关系到国计民生,火车票关系到国计民生,你老不让他回去,就该不稳定了,住房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汽车没关系到国计民生,汽车本质上就是一个高档消费品,应该让市场竞争去解决这个问题,本来消费者应该得到两块钱的优惠,现在可能得到1块5了,我觉得这是市场经济很正常的问题,没有必要通过国家部委去关注,下一个命令,如果谁再加价就处置谁,我觉得大可不必,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活跃汽车市场,让广大消费者买车,拉动经济需求,这是全局性的,至于出了一点儿优惠幅度降低,个别车型开始制造饥饿疗法,加价,这就去处置,我认为大可不必。

  分析:中国的车价 政府管不住!

  [贾新光]:车价这个东西比较复杂,一款车,有厂家的官方价格,经销商有一个挂牌价,背后还有一个批发价。 
 
  [苏晖]:最重要还有一个成交价,成交价要低于你说的指导价、挂牌价。

  [贾新光]:本身经销商浮动的并不是官方那个价格,官方价格的调整是全国都调。成交价经销商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像这种浮动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只要供求发生变化,他就会发生浮动。现在政府应该监管什么东西呢,第一个,挂牌价要诚信,你不能欺骗消费者,尽量的给他更多的信息,消费者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个价,你要真实的告诉人家。第二个,要杜绝价外加价,现在提车的时候再给点儿,这个是不允许的,这个应该管。第三个,现在更麻烦的是调整配置方式,明降暗升,举个例子,包子原来卖两块钱一个,他把馅儿去了,他卖一块钱了,实际上他的价值缩水了,这个东西更难处理,现在我觉得应该加强消费者投诉,这个有关部门应该管一下的,比如消费者按照你那个价格给了钱,结果提车时又让我交一笔钱。

  [苏晖]: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是我还得说,中国的车价,政府管不住。因为他不是生活必需品,粮油,这些都是政府管,猪肉、鸡蛋,因为它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汽车是高档消费品,价格根本管不住。如果这次工信部能管住,我的市场应该给工信部发奖励。

  [苏晖]:中国汽车价格这十几年一直在降价,没有上升,这本身就不符合市场经济,现在好不容易有一点浮动,上升了,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捱的问题,是供需矛盾造成的。

  [主持人]:管不管得住是一回事,您认为应不应该管?

  [苏晖]:不应该管,因为汽车价格取决于供需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部委能不能定出一个法来,如果这个商户涨了一万块钱就重罚他,像新加坡似的,法律非常严,你要涨一万,就重罚你一百万,现在在拉动内需的情况下,谁敢出台这样的法律,没人敢出。

  [贾新光]:现在要管,我觉得应该管哪块呢,就是《价格法》里头的那一块,你本身要公平交易,诚信价格。

  [苏晖]:如果汽车价格涨一万,违哪个法?厂家的指导价就合法吗,是厂家定的,不是国家定的,火车票国家定,机票国家定,鸡蛋价格是国家发改委定的,你要违反了,就影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大米涨价必须申报,汽车涨价向谁申报去?谁来批准?厂家批的就合格?厂家同意你涨一万就合法吗?必须是国家发改委同意涨价,他是管价格的。但是汽车是高档消费品,不是必需品,也不是国计民生,如果有一个部门站出来说我要给汽车价格立法,我觉得这个部门是没事儿干。

  [贾新光]:我觉得厂家和商家还应该对市场有清醒的认识,今年应该是比较困难的,不是涨20%、30%的那个形势了,而是应该说,涨10%都很难的。厂家商家的眼光还是应该放得长远一些,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赚一把是一把。应该建立一个诚信的形象。

  [苏晖]:应该说这次购置税减半后经销商对汽车的集体涨价,是属于道德范畴,不属于法律范畴,不能说他违法。我赞成老贾的观点,厂家、商家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应该考虑长远一点,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

  [苏晖]:现在应该干这么几件事,一件事是应该劝导消费者不要花冤枉钱,他加价您非买,通过你们搜狐网,劝导消费者,干嘛非要去买加价的商品呢,再一个就是劝导消费者不要推动加价,你不要积极参与了加价购车,然后你还骂街。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