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降三成60万人逃离 底特律真完蛋了?

来源:宁波车网

      这次是笔者接连五届踏进北美国际车展观展、走访各种各样的美国汽车相关企业和与形形色色的行业人士交流,这几年冬夏累计七次来到汽车城-底特律,如同看了一季美国汽车业的剧情复杂的连续剧。

  今年底特律的天气骤冷,冰雪连天,车展大厅明显失去了往届熙熙攘攘的热闹,

  确实能感受到几分凄楚。但是,笔者曾两次去底特律城里的日式餐馆、意式餐馆,居然前台处都聚着许多等位的顾客。说明汽车业再怎么不景气,底特律的人们还照样在过着日子,街上还没多冒出几个乞讨者。

  五年来的美国汽车业已经历了复杂多变、跌宕起伏的境况,近几个月的美国汽车市场惨跌就像一场悲情剧演到半截,谁能很难猜到剧情往下该如何延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底特律步步走向泥沼似乎正好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段重合。似乎有点印证毛泽东所称“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即使看来目前我国汽车业的良辰美景也快好到头了。美国人自己早已口诛笔伐声讨“底特律”的大败局。2003年纽约时报资深记者米什莱恩·梅纳德所写的《底特律的没落》(The End of Detroit—How the Big Three Lost Their Grip on the American Car Market),鞭辟入里抨击“三大”的自食其果,大有恨铁不成钢的喟叹。而2002年,前《纽约时报》驻底特律记者站主任Keith Bradsher出版了在北美轰动一时的红书《SUVs—世界最危险的车型”》(SUVs-The World Most Dangerous Vehicles and How They Got that Way),把“三大”赖以生存的大销量、高利润的SUV揭批得体无完肤,往“三大”的腰眼猛击一拳。

  其实底特律仅是美国汽车业“三大”老巢的代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可以把底特律与美国汽车业划等号,时间再往前推,通用汽车可谓美国工业的象征。现在不能动辄把底特律看做是美国汽车业,底特律的势力已经溃缩到美国汽车业一半以下的地盘,美国南部的日本、德国独资车厂已经足与底特律“三大”平分天下了。美国汽车业跨越百年历史,美国“三大”享尽昔日荣光,想当年美国“三大”资金充足、人才济济、科技领先、市场垄断,产品丰富,似乎就是上帝的宠儿,“沦落”今天的困境除了附着在“三大”躯体上积重难返的“工会肿瘤”的社会原因外,其他原因基本归结于“三大”的咎由自取。

  实际上是“三大”放手让外来“入侵者”逐步坐大,最终反客为主。其深层原因在于底特律过于屈从于华尔街的意志,企业的游戏规则纵使掌门人沉溺于追求短期高额利润回报(这点与国内国企汽车大集团为获政府部门青睐和保位而求量求大的心态异曲同工),把宝都押在市场利润丰厚的大型SUV和皮卡上,只顾眼前的“贪利”让“三大”视而不见日本、韩国车厂蓄谋的釜底抽薪,任其把中小型车市场蚕食殆尽,一旦油价高窜或经济衰退等情况突发,“三大”就回天乏术,坐以待毙。

  由于美国从次贷危机演化称金融危机,进而扩展到实体经济和消费领域,洪水冲垮了房贷,转而淹到了车贷,导致汽车消费突然萎缩,市场衰退反作用于汽车产业。因此把北美所有的车厂全部拖进沼泽,无一幸免,甚至能让长赚不衰的丰田也“晚节不保”了,导致丰田七十年来首亏的奇景。这是全球汽车业身不由己的外部袭来的危机。当然以二十万辆产销“傲人”的吉利李书福可以借机幸灾乐祸题诗道“成功离 我已 不远,吉利 破土 谁能 敌?世界 变脸 我凯旋!”,忘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强的比喻。

  但是,要相信事物的辩证法则,正像古训所言: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目前“三大”前所未有的沉底并不象恐龙走向灭绝,往往企业重获新生的契机。多年来的沉疴、重负和观念借此泰山压顶的危情时分反倒可以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方式进行重组、重振,UAW也不能象以往那样“肆无忌惮”掣肘“三大”。通用汽车提出的NEXT的口号并不是在编“未来世界”的剧本。五十年代丰田曾遭受工会罢工的严重坎坷,从此理顺了劳资和谐的脉络,奠定了日后成功发展的快行线;戈恩大刀阔斧地整改日产汽车后重新崛起了新的日产。危机才是改革的契机和动力,大乱方能大治。

  目前往往有一个关键节点容易被人忽视,欧美日汽车市场的惨跌并不是预示欧美日汽车产业的衰退的开始,只能算是遭受严重的挫折。这是因为西方的汽车消费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传统高比例的信贷消费模式上,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首先重创各国的金融界,让银行和金融机构一时“抽筋”,临时性的谨慎“惜贷”让习以为常以信贷模式为主的汽车消费处于短暂性的休克。任何危机都有终结之际,无非长短不同。金融危机的强台风刮去,各国百姓的生活消费还得回到原先的轨道上去。全球汽车消费还得故态复萌,只是通过经济危机的洗礼,有关汽车消费观念和产品变化趋势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次从北美车展可以看到十分明显的许多车厂共同求变的结果。看来全球汽车业在经历这场惨痛的经济危机后必定会焕发新一轮的生机。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