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型认可度不高
再看车型。据悉,除了目前的爱腾、享御和雷斯特三款SUV车型外,未来包括双龙主力SUV车型柯兰多在内的4款SUV、1款MPV、1款轿车还将被引入到中国市场。虽然双龙一直宣传具备欧洲汽车血统,使用的是奔驰的技术,但车辆外形不够时尚、性价比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消费者对其车型一直不太买账的主要原因。
“消费者对这个牌子不是很认,大多数人甚至不认识,再加上没有什么亮点的外形,不够吸引人,自然卖得不好。”一位曾销售过双龙汽车的经销商告诉记者,一个月几辆甚至为零的销量,让他最终放弃了双龙汽车。“双龙的车型可以说是没有消费群体,没有对手,因为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该经销商无奈地表示。
“双龙的车用的的确是奔驰的技术,但是外形款式很老,感觉就不像新车。再有就是品牌知名度非常低,在中国的宣传力度也不够,让人看到这个牌子后感觉不伦不类,因为很多人压根不认识。”贾新光说,双龙汽车在与上汽合作时,主打的是轿车,因为外形老气卖得不好。现在再次进入中国,虽然换成了SUV主打,但中国市场和当年已经不一样了,激烈的竞争将会让双龙汽车感到强大的压力。
不过,作为双龙汽车再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庞大方面表示了一定的信心。庞大双龙(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江表示,双龙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有着非常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目前中国市场上20万-40万元价格区间的柴油发动机SUV精品车型不多,而双龙身上具备的欧洲汽车血统将使它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专家们并不认同庞大方面的说法。苏晖称,尽管柴油乘用车比汽油车油耗更低、动力更强,但由于油品、供应等原因,国家仍一直对新能源技术相当重视,大众等汽车巨头都不得不放弃在中国推广柴油车的计划。“在很多城市找柴油加油站很难,比如在北京,由于不允许重卡等商用车进入市区,所以四环内有柴油的加油站很少。”苏晖说。
据悉,我国的燃油加注体系设定了汽油用于加注乘用车,柴油加注商用车和工程机械。所以,在很多城市中心区域的加油站只能加注汽油,只有城市边缘区域才有柴油加注机。“很多汽车企业认为,既然不能加油,那么造出车也卖不掉,不如干脆不造。成品油供应商认为,既然没有柴油乘用车,又何必在市区提供柴油,于是陷入了‘没车就不需要供油’和‘没油就不造车’的恶性循环。”苏晖说。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近几年我国SUV市场增势迅猛,但竞争程度却已经非常激烈,没有一定的实力和超高的性价比,很难切入进来,取得好的销售业绩。而双龙汽车所瞄准的细分市场上,上海大众途观、东风本田CR-V、一汽丰田RAV4、广汽丰田汉兰达、北京现代ix35、东风悦达起亚智跑等都是很有竞争力的产品,且口碑不错,双龙的SUV车型想同这些对手竞争,难度可见一斑。
销售渠道还算给力
综上,双龙汽车再次进入中国市场,惟一尚感欣慰的就只剩下庞大汽贸与中汽南方这两家实力很强的合作伙伴了。
可以说,在双龙重返中国的道路上,庞大汽贸和中汽南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庞大汽贸,为了做好双龙品牌,专门成立了庞大双龙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据张宝江介绍,公司成立于今年3月,将负责双龙汽车在21个省市的销售工作。网络方面,庞大双龙除了会对原有的34家双龙汽车经销商进行统一整合,并招募新的独立经销商外,还将建立直营店。庞大双龙方面称,今年会使区域内经销商总数达到50家,2012年经销商总数达到80家,2013年达到100家。
庞大汽贸方面早已明确表示,将借鉴斯巴鲁的模式来经营双龙汽车。据张宝江介绍,庞大双龙经营初期首先会对双龙老客户进行回馈,并借鉴中冀斯巴鲁运营模式设立双龙24小时紧急道路救援中心、24小时客服电话、双龙培训中心、双龙汽车俱乐部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关心客户、服务客户的举措将不断推出。
“我觉得庞大能搞成,但别家未必行。”苏晖告诉记者,他对庞大非常有信心,因为以销售商用车起家的庞大汽贸,在全国各个区域都有销售网点。“强大的网络渠道是庞大销售双龙汽车的基础。比如说,这个车北京不要,但河北不一定不要。一级城市消费者不买账,二级、三级甚至四级的消费者也许会喜欢。”
苏晖称,双龙汽车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选了庞大汽贸和中汽南方来打开中国市场。“与庞大汽贸一样,中汽南方的营销网络下探得也比较厉害,这是两家经销商集团共同的优势,也是被双龙汽车看好的地方。”
庞大汽贸与中汽南方的实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品牌的认知度仍是双龙汽车必须跨越的一道坎。“低档车认价格,高档车认品牌,可以说,30万元以上车型的销量主要靠品牌影响。”贾新光称,现在中国市场上豪车卖得很好,且价位都在往下走,所以双龙的定价会比较低。但仍有一个尴尬,就是“你定的低了人家不理你。高了,则卖不动”。贾新光认为,庞大双龙之所以广泛征求消费者和媒体的意见,就是因为它们现在正在遭遇双龙车型定价难题。
苏晖也认同贾新光的说法,并表示双龙主力SUV车型的销售价格绝对不能超过20万元。“在中国市场上,双龙SUV车型也就相当于奇瑞瑞虎的级别,甚至品牌知名度上还稍差一点。所以定价是个难题,现在庞大双龙也没谱。”苏晖称,再次进入中国市场,双龙汽车除了一定不能再以销售轿车为主外,对SUV车型的定价也是头等大事。
“作为一个影响力较弱的韩国品牌,且缺乏非常有实力的车型,双龙能否打开中国市场还很难说,而对车型的定价正是其命运转折的关键。”一位业内人士的话,道出了双龙汽车眼下面临的窘境。
2011年6月8日
双龙与中国两大经销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再次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2011年3月
双龙摆脱破产保护,业务重新走上正轨。
2011年2月
上汽与双龙合作到期。
2010年底
上汽将所持双龙股份全部抛售。
2010年11月
印度马亨德拉集团以5225亿韩元收购双龙70%股份,成为双龙新东家。
2009年
双龙破产,上汽放弃了对双龙的控制权。
2005年11月
上汽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控股股东。
2004年10月
上汽以5亿美元获得韩国双龙48.2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