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换销量收效甚微 自主车销量价格双失守

来源:成都商报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今年上半年可能是多年来最难熬的一年,销量下滑、市场占有率下滑,价格难以保持平稳,官方降价或者经销商优惠后,销量却难以获得明显提升,总体而言,自主品牌在今年上半年价格和销量均失守,经历了2004年以来最严峻的市场考验。

    官降暗降 自主品牌价格走低

    今年2月18日比亚迪的价格调整被誉为2011年的车市第一降,由此拉开了国内车市“价格大战”的序幕。

    由于相关优惠政策的退市以及出于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比亚迪汽车于2月18日宣布比亚迪品牌旗下五款主力车型同时官方降价,价降幅度基本相当于一次“购置税全额减免”,其中G3降价更高达10000-15000元,厂家期望通过率先降价打造规模效应、抢占市场先机,在用车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为消费者带来实惠,并压缩对手的生存空间、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进入3月,价格大战蔓延到了经济型轿车领域,此后,奇瑞也进行了全系价格的大调整,其中,东方之子(配置图库口碑论坛)2.0LAT尊贵型降幅高达2.3万元。

    销量的告急使得厂家和经销商们难以坚守价格底线,以各种方式进行优惠促销,导致经销商利润率也迅速下降。众合华晨的王敦海总经理坦言今年的销售价格比去年有所下降,成都商报记者采访到的经销商也直言当下利润微薄,甚至有时候还出现了持平的情况。

    几家经销店的老总均表示,过度的降价近乎“饮鸩止渴”,绝非长远之计,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所以面对下半年的车市,厂家将积极向三四线城市延伸销售渠道以寻求市场的开拓,而经销商将保住价格线,转而通过提升售后服务、加强团队建设等措施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推出更多更具性价比的新车产品来提升人气,通过增加消费附加值来赢得市场和销量。

    销量不振 价格失守

    尚显稚嫩的自主品牌多年来都是以低价来赢得市场,然而面临合资品牌产品的价格下压,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小。上半年车市低迷,最受伤的肯定是竞争力还不太强的自主品牌。

    2011年过半,各大汽车品牌都交出了期中答卷的成绩单。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乘用车自主品牌累计销售315.61万辆,同比下降0.8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9%,占有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96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上半年累计销售152.69万辆,同比增长5.07%,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81%,占有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87个百分点。看来今年的车市降温,而自主品牌则尤甚,销量和销售收入的整体性下滑已成不争的事实。

    从中汽协的数据来看,自主品牌在今年显得较为低迷,除轿车外,整个自主品牌的车型销量和占有率比去年同期均出现了下降。但统计数据和终端销售之间是否有出入?经销店的一线销售情况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内的几家自主品牌经销店。看的人少、买的人更少是4S店给人的第一感觉,硕大的展厅内往往只有三三两两的客人,仓库里也停满了积压的现车。几家4S店的销售经理无不失望地向记者反映,今年以来,来店人数急剧减少,销量同比去年减少了10%以上,情况更严重的经销店甚至达到了20%。

    一位业内专家认为,2009年激励政策的推出曾使自主品牌获益匪浅,但随着这一政策的取消,自主品牌受到的影响也首当其冲。大环境使得汽车消费意愿受到了抑制,油价、停车费等用车成本的持续上升,使得本就对价格敏感的自主车消费群体观望情绪浓厚。而合资品牌价格的下探,已伸入了原属自主品牌的价格区间,10万元以下的合资品牌车比比皆是。面对市场的萧条,很多合资品牌都拿出了大力度的优惠,自主车不仅要面对同类车的厮杀,还要分心于合资车型的“夺食”,这些原因的叠加,导致自主品牌举步维艰也不足为奇了。

    而经销店的扩充则稀释了店均销量。近年,各大汽车厂家都把扩大销售网络、拓宽渠道视为了重中之重。在目前市场容量不变甚至出现萎缩的情况下,经销店的增多势必造成每家店的平均销量出现下降。终端销售的低迷导致库存积压的增大,自主品牌经销商们艰难应对着“前后夹击”的困局。

    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海外之路

    令人意外的是,虽然自主品牌经销商普遍反映今年销量下滑明显,然而,从各大自主品牌企业公布的上半年成绩单来看,其下滑并不如直观所见的那么厉害。

    在目前的市场寒冬期,长安、长城、江淮等自主厂家的销量同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逆市上升”得益于这些自主品牌大力向海外市场进军带来的出口销量。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转战海外市场成了不少自主品牌的突破口。在工业发展较贫乏、市场广阔的地区,自主品牌的性价比优势得到了突出显现。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出口前五名的整车制造企业分别为奇瑞、长安、江淮、长城和东风,出口量分别为7.18万辆、4.52万辆、3.59万辆、3.42万辆和3.12万辆,比同期分别增长88.49%、50.71%、2.57倍、27.07%和38.90%。世界经济形势的逐步恢复也为汽车产品的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预见的是,倾斜更多资源、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将是自主品牌汽车实现自我突围的有效途径。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