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披露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企业骗补名单,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让行业大为震惊,针对“骗补”行为,相关部门将对新能源补贴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也是在预料之中。近期网上更流出了关于2016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最新版草案,该草案主要释放了以下信息:①乘用车补贴不变动;②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按能量密度进行补贴,将续航里程作为必要指标;装载快充型电池的纯电动客车按储能系统充电倍率进行补贴;③物流车技术指标尚在拟定,补贴暂缓推出。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真正防范于未然,个人针对以上信息提出相关意见,希望为相关部门提供事实依据。
(一)片面以纯电动车续航里程为补贴依据,不符合国家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从系统节能、电池能量密度增加、整车减重考虑,行业内没有真正的实际数据支撑,大部分都是试验数据、特定工况,甚至是营销噱头,无法消化和解决上述电池性能带来的问题。其结果是,如此强调续航里程会导致更多的行业作假行为。
1、所以反对片面扩大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整车续航里程,这样安全性、整车性能、经济性均严重下降,目前电动汽车,以10.5米公交车为例,能够达到续航里程200公里以上的,需要装配250kwh电池(按照实际工况1.0kwh/km,dod80%计算),pack系统重量(按照85wh/kg的行业较好水平)为2941kg,如果考虑每年衰减7%左右(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很难达到的水平),使用5年,电池组电量需增加25%以上,pack系统重量增加到3676kg.何况任何用途的纯电动车不可能只用5年,基本在6—10年之间,那就相当于更换了2—3套电池,其成本、重量使用者无法接受,电池处理的环保问题愈加严重。从电池本身来说,短短几年也达不到这些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