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北京会场,交管部门通过一辆醉驾事故肇事车辆提醒广大司机切莫酒后驾车。 记者蒲东峰摄
昨天是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当天,北京市交管局在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举办的宣传活动上表示,本市将强化对非机动车闯灯越线、行人横穿道路等行为的劝阻和教育。
交管部门表示,“122”全国交通安全日集中宣传期间,本市将通过广泛宣传交通安全、坚持交通秩序维护、针对性开展系列主题宣教活动等措施,巩固交通安全宣传成果,强化市民文明出行、礼让出行和守法意识。
其间,交管部门将在城区部分重点路口、单位和社区设置交通安全宣传站,提供交管义务咨询。与此同时,一线交警继续加强道路交通执法和秩序维护,强化对非机动车闯灯越线、行人横穿道路等行为的劝阻和教育。
据悉,遍布于全市的150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各交通支队将组织违法司机开展和参加各种宣传活动;一些交通安全宣讲团也将深入客货运企业、驾校和车友会等单位,对交通参与者开展宣讲活动。
针对此前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闯红灯行为,本市一线执勤交警表示,就本市而言,老年人、刚来京的外地人和初中生是闯红灯的人群“之最”。
一线执勤交警说,他们在工作中,常常见到老人甚至连左右路况都不看就只顾过马路;还有刚到北京的外地人,因不熟悉路况等原因很容易闯红灯;血气方刚的初中生也是闯红灯的一大人群,甚至还离把骑车过马路。交警说,在这一点上小学生的表现要好很多。
对于改善这一现状的举措,一线交警认为,要有效地制止住每一次带头闯红灯的“第一人”。这是因为,在看见别人闯红灯后,出于从众心理,后面的人就会紧跟着闯红灯,所以管好带头的“第一人”,会起到良好的制止效果。
□举措
早晚高峰投入最大警力上路
入冬以来,本市早晚高峰交通流量增大。市交管局昨天宣布,即日起启动早晚高峰勤务机制,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投放到路面上。
每周一早间、周五晚间,以及限行尾号为4和9时的出行高峰时段,根据路面情况,适时启动等级上勤方案,在本市环线主路、主要大街、交通枢纽、高速公路等交通密集区域,加强疏导维护和巡逻管控,并充分利用电视监控、视频巡检等科技手段,及时发现拥堵点段和交通事故,迅速部署警力。
交通违法拟与个人信用挂钩
对于群众反应强烈的闯红灯、“中国式过马路”等陋习,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严重违规造成后果和损害的典型案例、事件要曝光“亮丑”,运用舆论力量,形成压力,扩大宣传教育的效果。对于交通违法行为,要依法处罚。
此外,公安机关将推进交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研究推动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等挂钩。
□新闻背景
交通信号家族
交通信号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和交警指挥等四个分支,共340个成员。
最威严是亮闪闪的信号灯,主要有红绿灯、方向指示和闪光警告等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不抢行”是很多父母教给孩子的第一首儿歌,所以立在路口的红绿灯是名气最大的。
最多样的是交通标志,蓝色的是指示、指路标志、绿色的是高速公路指示标志,红色的是禁止标志、黄色的是警示标志。
最朴实的是标线,“它”和交通标志是好兄弟,经常合作起来指示车辆通行,有交通标志的地方都会看到标线的身影。标线还会告诉人们哪里不可以停车、哪里不能变换车道。
最帅气的是交通警察的指挥手势。当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与警察手语信息不一致时,要听警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