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现实尴尬 未来光明”市民不买账

来源:珠江时报

    6月1日,一纸《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投资卷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座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在全国传得无不热闹。

    不过经记者采访发现,虽然政府出台了对新能源车的鼓励政策,但佛山的消费者对油耗更低、尾气排放更少的绿色汽车似乎并不热情。一个尴尬的现实是,作为目前新能源车的主流产品,国内几款知名混合动力车一年的销量尚不足2000辆。

    车商
    价格和稳定性最关键

    在合资品牌中,一汽丰田普锐斯的售价在26万元至30万元之间,东风本田思域的售价26万元左右,比同级别车型售价高10万元左右。在自主品牌中,比亚迪F3、长安杰勋虽然售价在20万元以内,但仍然比同级别车型贵很多。是否这就是消费者不愿选择新能源车的原因?

    强劲丰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往往选择配置更高的车,而忽略省油,节能概念没有被广泛关注。”而一位已经在汽车行业打滚多年,对汽车沿革有一定了解的某进口品牌负责人也坦承,他自己购车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性能稳定、动力充足并且安全性高。新能源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其中价格和稳定性是最为关键。现在新能源一般有电力、氢动力、太阳能,还有混合动力,但目前暂时还没有哪个新动力可以达到他心目中要求:稳定、动力强大、使用安全、补充方便等要求。

    但仍有合资品牌代表和一些意识比较超前的车主认为:一次性购买新能源车,以后就不用换车了,他们还抱有一种早买早享受的态度。普瑞斯车主的樊先生说:“在上下班高峰期,别人等红灯特别烦躁,他却是叹空调、听音乐不费一滴油,乐得自在。”

    消费者
    怀念2元一升油的日子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市民目前仍不会首先考虑新能源车,因为目前佛山市民的工资水平还达不到这个人均消费标准,但心中环保的责任是有的。现在在宜家日资公司做财务的黎小姐算了一下,她一个月扣除保险费工资就是3800元,先生月收入平均6500元,但一个月供楼、膳食、交通费、小孩的奶粉、四位老人的一点心意就要1万元,剩下自己可用的已经寥寥无几了,哪还谈得上买混合动力。至少要等到家庭月薪3万元的时候才能考虑。

    而另一位已经拥有两辆小车的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其实我觉得佛山现在还是比较适合骑摩托车,但是现在又准备禁摩了,所以我现在考虑上班骑自行车,因为我上班走路去车场拿车场要10分钟,车太多,车位又不够,停得很远。如果骑自行车回公司只要10分钟就到了。不过不知道到时佛山会不会变成20年前那样满街都是自行车的状况呢?”说着说着张先生自己都笑了,他感叹道:还是怀恋以前2元一升油的日子!

    张先生表示,如果确实到了要买新能源车的时候,会选择电力的,最好是太阳能,毕竟目前很多消费者考虑的更多还是续航问题。

    业内人士
    成本下降要靠材料和工业进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补贴政策试点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是对本土厂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暗中相助,而对纯电动车的补贴最高,这就意味着此前选择多条腿走路的新能源车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东风日产相关负责人认为:电动车推广的障碍一个是成本,另外一个就是业务模式的创新。他告诉记者,有了对消费者补贴的政策、有了社会环境的配套,相信能够适当地减少电动车推广的阻力。“电动车的初期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如果逐步提高电动汽车的应用规模,可以把电动车做到跟汽油车一样的价钱。”该负责人称。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