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豆腐乳
记者体验吃豆腐乳是否能通过酒驾检测
相关案例:去年6月24日下午2时,郑州交警酒测一名司机,多次检测,仪器均显示为醉酒驾驶。但其自称是刚吃过豆腐乳导致,并未饮酒。一交警随后买来烧饼夹起一块豆腐乳当场吃下,检测结果显示为醉酒,但是随后再次检测,数值逐渐降低直到为零,交警通过这种自测行为,将该名司机的谎言揭穿,最后,该人承认喝酒。
实验过程:豆腐乳是不少家庭必备的下饭菜,但网上一直盛传着“豆腐乳被酒驾”,对此事抱有怀疑态度的记者,夹起一整块豆腐乳放入口中,因为太咸了,勉强吞下,立即用酒精测试仪检测,结果显示为“1.66mg/L”,属“醉酒驾驶”。
后续实验:由于味道过咸,记者一口气喝了200ml清水,10分钟后,再次检测,酒精测试仪的显示为00mg/L。
提醒:目前我国的很多豆腐乳品种,尤其是南方生产的一些豆腐乳在发酵的过程中要用到甜酒或者料酒、黄酒甚至是烧酒,因此豆腐乳中会含有一定的酒精成分,平时如果食用上几块,口腔中就会有浓重的酒精气味,因此有的司机在刚刚吃完饭很容易被查出酒精含量超标。因此,如果食用了豆腐乳,应在10分钟以后再驾车。
实验二: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也会造成检测仪的“误判”
实验过程:记者喝了一瓶10毫升的藿香正气水以后,立即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居然2.00mg/L,属于醉驾标准,是“醉酒”标准的2倍还多。
后续实验:10分钟后,酒精测试仪的显示为00mg/L。
提醒:在藿香正气水的说明书中,记者看到,其药物成分除了有陈皮、厚朴、白芷等中草药外,辅料为干姜、乙醇。其中,乙醇(酒精)含量约为40%~50%,并建议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因此,如果喝了藿香正气水的话,最好在短时间内不要驾车。警方建议:司机为了治病需要在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者复方感冒制剂时,要在服用前查看说明,尽量避免服用含酒精类口服药剂,以免被当成酒驾。其次,当交警查“酒驾”时,已服用此类药物的要及时向交警讲明,让交警过10分钟后再测,即可辨别真假。最后,司机朋友在服用藿香正气类药物时,最好服用没有酒精含量的藿香正气丸之类的药物,以免给自己出行带来不便。
实验三:米酒或酒酿
喝米酒也要注意量,不要饮用过多
相关案例:今年的4月18日,宜昌一位司机因当天中午陪老丈人喝了一碗米酒,心里没底,遇到交警查酒驾时,故意躲避交警酒精测试,最终被交警拦截检测,显示结果为0.37mg/L,属于饮酒驾车。
实验过程:夏季不思饮食,不妨来点米酒,因为米酒有健脾、益胃、促进食欲的功效,然而人们常吃的米酒又是否会引发“酒驾”呢?与记者同行的摄影记者一口气喝下了半杯盒装米酒,之后立即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结果显示为0.235mg/L,属于饮酒驾车。
后续实验:同样,10分钟后,再次测试的结果显示为00mg/L。
提醒:米酒,酒酿又名醪糟,是南方常见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在我们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由于米酒含有酒精,因此,如果较多饮用之后,就会真的变成酒驾。
实验四:漱口水
漱口水有时也能以假乱真
实验过程:记者喝入20毫升漱口水,迅速漱口,半分钟后吐掉。吐掉后立即用酒精检测仪测试,显示数值为“1.789mg/L”,属于“醉酒驾驶”,记者立刻有了“醉酒驾车”之嫌。看来漱口水果然是“被酒驾”的凶手之一。
后续实验:10分钟以后,再次测试,酒精测试仪的显示为00mg/L。
提醒:漱口水之所以测试结果数值这么高,是因为其含有酒精成分,漱口后口腔内的酒精需要一定的时间散发。而尽管很多漱口水并没有表明其成分,但其中不少漱口水是含有乙醇的,因此,在使用完漱口水后,最好再立即用清水反复漱口,待10分钟以后再驾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被酒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