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骗补 1月新能源车产量环比大降八成

来源:北京商报

    新年伊始,新能源车市场“去杂质”的影响从产量反映出来。昨日,工信部发布的国内新能源车产量数据显示,1月,国内生产新能源车1.61万辆,虽然同比增长144%,但环比下降83.8%,去年最后两个月产量的井喷态势戛然而止。

    业内认为,新能源车1月产量环比下滑明显,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的骗补调查,这让不少此前为获得国家补贴,但产品未达国家标准的新能源车生产企业被淘汰。

    骤降超八成

    工信部数据显示,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6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61万辆,同比增长144%。其中,1月,纯电动乘用车生产7952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4887辆,同比增长115%;纯电动商用车生产2422辆,同比增长80%,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834辆,同比下降4%。

    虽然与2015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新能源车的产量仍保持成倍增长,但与2015年11、12月新能源车产量的井喷态势比较,1月的产量数据显然过于平淡。数据显示,2015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单月产量为9.98万辆,这意味着,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车产量环比下滑超过八成。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车产量下滑的主要车型集中于商用车、客车领域,对于乘用车来说,影响并不大。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公司的新能源车生产计划一直在按既定目标进行。

    打击骗补是主因

    实际上,在业内看来,1月新能源车产量环比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四部委宣布进行新能源车骗补调查以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改变所导致的。

    有接近新能源车企业的人透露,由于工信部发布了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导致此前在目录的很多车型都无法再拿到国家补贴。“这样一来,企业再去生产这些已不在目录的车型,国家补贴和销量都无法保障,为了自己的利润,很多企业都选择停产或者减产。”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