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逐渐减少 警惕新能源车断崖式下跌

来源:一财网

    快速发展起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更加快速的“拨乱反正”,赵福全认为,一个新的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由政府主导,去年国内新 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政策主导的第一个阶段已经走完,现在已经到了由政策和市场双向驱动的“换档期”,政府应该转变思路,重新定位,确 保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朱军也认为:“面对触目惊心的问题,是时候冷静思考,如何走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未来了。”包括杨裕生在内的1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已经正式向 政府部门上书,建议“国务院为‘十三五’电动汽车补贴总额设定上限,而不可让四部委‘用了算’;建议对新能源行业实行“责任指标,超额有奖,以罚促产;同 时继续支持电动汽车技术进步”。

    换档期的新能源产业,路在何方?

    一场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风”运动正在自上而下的开展起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补贴的推出,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程度将获得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的洗牌期也将逐渐到来。

    “首当其冲的可能会是商用车行业。”一位不愿具名的车企人士冯冲(化名)告诉记者。他的原因有二,近两年来,商用车市场萎靡下行,新能源成为业绩和 市场的最大拉动。政府补贴造就利润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一个简单的数据,去年前三季度,客车生产企业中,仅宇通和中通两家,从国家手里获得的补贴金额就超过 40亿元。而在专用车市场,利用地方保护和采购获得利益更是一些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部分已经濒死的企业因为新能源政策起死回生,还活得不错。在此之前,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在专用车领域由于新能源政策的刺激,“一些闻所未闻的企业的产品也开始进入工信部的新车申报名单中”。 正因为占有了更多的政策资源,去年新能源商用车的产量能同比增长近8倍。

    在乘用车领域,虽然市场混乱的程度并不那么突出,但是随着地方保护的放开,以及政策对补贴标准的提高,其实整个乘用车市场的生产企业也面临着成本和技术的压力,中小企业优胜劣汰的进程也将进一步加速。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眼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多的企业采取的模式都是在传统车身上搭载新能源动力,生产组织方式不变,技术含量偏低,进入门 槛不高。而这种企业未来不仅将面临同行的竞争,还将面临互联网企业进入带来的巨大冲击。朱军也认为,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绝不仅仅是一块电池或者是一辆同 时装有电机和发动机的汽车那么简单,而是要具备完备的技术路径、全面的产品覆盖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程惊雷认为,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做好“加减乘除”。加强产品研发、制造和人才等领域的投入,减法是要通过 技术突破和性能升级,降低产品和用户使用成本。乘法就是要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互联技术结合,而除法则依赖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扫除。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